《乌合之众》读后感

今天所读之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本著作,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他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早年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积累了大量关于“人”的经验。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群体所影响,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的微信群从刚开始的工作群,家庭群,朋友群,同学群,学习群,项目群,活动群等等,建立及加入的越来越多。

民间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我的意识里,常常认为群体的力量往往胜于个人的力量,事实上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如此,书中这样写:“事实证明群体之中的确不存在理性的人,群体可以强大到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然而在这些独立意识被完全消灭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经被群体同化了”。群体中的成员无论是谁,无论生活方式多么迥异,也无论什么职业,什么性别,什么智商,只要他们是同一个群体,就会拥有同一种情感取向,集体心理。所以当你自己思考问题和下一步行动时,如果处在群体里,你就很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书中说到意见领袖是怎样做到一呼百应,有哪些方法呢?第一,断言法。他要做到语言简洁有力,而你也不需要相信任何推理和证据。第二,重复法。语言简洁的同时还需要反复重复,而且要尽量措辞不变。拿广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广告:“送礼要送脑白金,送礼要送脑白金”,他就是在不断的进行重复,以至于我们每个人不需要记忆,就能记住。第三,传染法。当一个断言重复后并深入人心,那么这个断言就会如病毒般扩散开来。除此之外,名望也是意见领袖一呼百应的条件之一。名望不仅存在于名人,普通人也可以。但你需要在某一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只有这样你说的话才会有人信服。

举个例子说,我们总是很容易相信专家的言论。论点1,“晚吃姜等于吃砒霜”,生姜是每家每户必备的调味品,在烹调鱼肉、鸡肉时放入姜丝,既去膻解腥,又醇香开胃。它更是治病的廉价中药,具有温胃止呕、散寒解表的功效。“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中国人的晚餐里向来少不了姜,生姜没有不合适吃的时间,只有不适合吃的人。

论点2,“服中药不能吃绿豆”绿豆药食同源,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大多数人认为,绿豆解药性,所以喝中药时不能吃绿豆。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其实,服中药时能否吃绿豆,取决于所患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所服中药的药性。

不同的群体,他们的行为表现不同,有同质性的群体和异质性的群体。作者主要讲了异质性的群体。异质性群体是由有着任何特点、任何职业、任何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比如街头群体、陪审团、议会等都是异质性群体。影响这类群体的主要因素是种族。

比如我们经常在香港电视剧中看到的这个陪审团, 书中写道:“律师的主要任务是打动陪审团,出色的律师尤其擅长此道,正如对付所有群体一样,不需要做很多论证,只需要采取十分幼稚的推理方式即可”。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并且感情用事,所以他很少被证据打动。和其他群体一样,陪审团也被强烈的感情因素左右。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颠覆我头脑里之前很多的认知,而且也瞬间理解了新闻事件上群体行为的发生,原因是什么。与此同时,也明白了要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跟信念,不能被群体行为所影响,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书从群体的概念、群体的心理、群里的主张和信念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和特点来展开。通读完整本书,感觉是一个从迷茫到渐渐...
    倩姐姐的圈圈儿阅读 1,246评论 0 53
  • 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群体不是理性的”。如此说来,西方世界推崇的程序正确和我们的结果正确就值得仔细探讨了。 如果群体...
    杨某123阅读 210评论 0 0
  • 群体的特征: 群体具有冲动,易变和急躁;又容易受暗示和轻信,其表达形式夸张而单纯,偏执、专横和保守;但又维持了非理...
    司徒的耳朵阅读 478评论 2 3
  • 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后面几章主要讲叙领袖如何利用群体提高领导力,以及群体心理学在选举、议会、陪审团等产生的影响。 ...
    桃之夭灼111阅读 303评论 0 1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99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