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经过一冬的收纳含养,又经历一整春的萌芽新吐,身心慢慢从冬藏春生里苏醒来。春去暖,新芽柳烟湖堤畔,绿波踏行人倍闲。夏来阳,择一闲适之处,畅叙幽情,怡然自得。怎奈昼长良宵短,更适工修时光。一壶茶,一炉香,古韵幽幽,细细品味,感动自从中渗出。
初遇古琴是在佛音琴坊。不会想到,如此雅致之处坐于繁华喧闹的市中心。正是处于喧吵之上,顿时有其“大隐隐于市”之味。
走进这里,一眼便看上摆在桌子上的那把琴,看上去有些旧、有些痕、感觉更像是位安静睿智的老者。随后得知此琴为“伏羲式”,不,古琴不能作叫一“把”琴,而应为一“床”琴,同时以红姐素手拨弄的《流水》,细致入微的讲述古琴史,更知道一床好琴难得。奏一曲天老地荒,共一生水远天高。
古琴距今已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何不是以寄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音色深沉,音域宽阔,音调悠远,每每奏过,余音袅袅,空响耳畔。那种声音会让人不自觉得深烙下来,尤是那种骨子里想要的底气,心灵深处被触动动,产生共鸣,那萦绕的空间感和厚实的下沉感。古琴的形、韵、意,抚琴者的融、心、悟,古琴之美,古琴之真。每首琴曲,每个琴派,每个琴家、每个弹琴者都有着不同的诠释之美。以其无尽、无限、深微、不竭的琴音诉说着琴者奏出最丰富的内心。人与琴,相拥而坐,拔弦即乐,心悟心通,乐在其中。
“ 听一音可静其心。
抚一曲可觅知音。
聊一宿可论其道。
携一床可浪迹天涯。”
东坡先生也曾在《减字木兰花 .琴》言道“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道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古琴,唯有亲身去感受才能发掘其内在之妙。即便是空闲时随意拨弄,微闭双眼,轻抚七弦,倾听其音,清脆如深山里的秋潭水落,重音如山中别无杂声的山涛声,空响如山谷的回声,你也会慢慢的爱上这种静谧悠远的声音。
轻音雅奏,炉熏纤指。案牍旧简,尘嚣已逝。清茗四溢,身心遥寄。
琴韵馨香,琴与香都有种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红姐每每抚琴,侧旁都会点有熏香,香是必不可少之一。“红袖在侧,秘语谈私,焚以熏心热意”,“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古至今来,香气一直被雅致人士所追捧,有红袖添香,贵妃体香,香妃异乡,亦有水袖添香。香被“雅化”具有了高洁的品质。亦有爱香者,多喜用香命名其馆斋,好香者,芳也,美也。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至于镇定。常温下的香料香气淡雅,特意于沉香,熏烧时则浓郁、醇厚且历久不散,犹如品红酒与咖啡时一样,沉香的味道慢慢会发生层次上的变化。好的沉香香气集中,保持的时间持久,差一些的则可能很快味道飘散开。爱香者更普便认为,品香是一种结果,品香的过程才更美妙。
文人雅士对香钟情,李清照写焚沉香之景与感“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清怀如水”;黄庭坚则道:“百炼香螺沉水,宝熏近出江南”,赞美的都是沉香。品香一如品茶,一种文化的传承,需静心领会。倘若在品香之前,能够沐浴更衣,则是怀着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沉香最大的崇敬之心了。
品香的时候,一手托起香炉,一手半握拳,将香炉放在颌下离胸口约一拳的位置。先让自己沉下来、静下来,然后,深深地呼吸一口熏香的气息,缓缓地控制住呼吸,头慢慢偏向右边的方向将气吐出。如此连续缓慢重复三次,便是一道完整的品香程序。不知不觉间,已迷醉在那用语言难以形容的香气当中了。品香只给你的嗅觉一个享受的时候,只在那一刹那,一瞬间,有香气呼入鼻息间,此时的心或许是淡定的,或许是雅静的,但前面品香的过程是为这些做的铺垫,品香只是一个结果,真正的修养在过程中。
三五好友相约三雅斋,弹素琴,共品香。随罢,投茶入水,纤纤玉立,举杯观盏,竹影婆娑中,升腾旋转,自在起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把生活删繁就简,简到一杯茶的平淡真实。世界那么大,停下流浪、诗和远方的“我想去看看”,“小阁烹香茗,婢捧消春困”、“从此道山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有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以香为引,以茶为媒,以琴为伴。太极相融别有风味。琴香雅有逸韵,若无茗茶琴音,终少一番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