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抄分享||经历历炼,生命才会更加蓬勃

一个人的废掉,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也许,此刻你已经在一步步走向自废,没有人会为你拉响警报。

反观自己,如果你有如下迹象,那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1.放弃形象管理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提过一个观点:穷人最先放弃的就是形象。

其实更准确来说,心穷的人最先放弃形象。

外在形象,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延伸。

一个人放弃形象的同时,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被生活、时间、工作和家庭打败了。

相反,一个人若是在灰暗时光还能保持体面,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他。

成年人的生活,麻烦叠着麻烦,你越是带着霉相,生活就越是欺软怕硬。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保持体面。

老话说,行头换一换,好运来一半。

把自己从颓丧中拉出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改变形象。

换个发型,换身打扮,擦亮皮鞋,出门前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

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在提升自己的士气。

2.只接收快餐信息

几十年前,余秋雨上大学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书。

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

管理员说一个未来有大前途的人读书卡有两个特点:

“第一,喜欢研读很多学科专业好书。第二,还喜欢跨学科研读经典好书。”

简单理解就是,后来有所成就的人通常是深度阅读者,并且他们会多领域阅读,打破信息茧房,跨界融通。

你看,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成为“快餐信息”回收站。

当快餐信息挤占你的认知带宽,你的深度学习和思考能力就会不可避免地退化。

一旦这些低密度,浅层次的东西充斥大脑,之后做稍微有难度的思考,你都会望而却步。

所以,千万别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快餐信息的跑马场。

每天睡觉前别带手机进自己的房间,阅读一小时,你的大脑会变得灵活起来。

3.固守经验

人也如此,固守经验和习惯,便只会成为自己经验的囚徒。

就像著名的火鸡理论说得那样:

我们的大脑会对过往的经验产生依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固定思维,当真正的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迟钝和麻木。

食物会过期,经验也会过期。

电脑需要清空缓存,大脑也要定期清理缓存。

通用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屡次缔造商业奇迹。

有人提议他将管理经验总结成书,他却坚持要把经验归零,把经验都丢进“垃圾桶”。

工作数十年来,杰克从不做经验留档,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件。

后来也正因不被过往经验束缚,通用才躲过了企业危机。

《黑天鹅》里有句话: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永远记住,不断更新自己,打破自己。

4.垃圾快乐上瘾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有个高赞的答案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美国社会学家芭芭拉把快乐分为两层,一种是消耗性的,另一种是补充性的。

层次低的人,喜欢用消耗性的方式寻找快乐,如酗酒、赌博、刷剧、打游戏等;

层次高的人,喜欢用补充性的方式创造快乐,如读书、学习、运动、艺术创作等。

但靠放纵制造的垃圾快乐,只有刹那的爽。

快乐之后是落寞和放纵带来的无法弥补的黑洞。

而靠自律带来的高级快乐,则会给你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垃圾快乐对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毒品。

它的厉害在于,你感觉不到它的伤害,当你感觉到时,恐怕已无力抗争。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若不懂得反本能,就会在不断满足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慢慢毁掉自己的前途。

纵欲无度,当下的快乐之后,剩下的全是痛苦。

延迟满足,除了当下的痛苦外,剩下的全是如茶水苦后的清香。

5.低质量社交

如果你现在还在低级的圈子里怡然自得,那你的注定会过上庸庸碌碌的生活。

前几天,查理·芒格在演讲中告诫年轻人:

让你的人生远离有毒的人,越快越好。

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

你和谁相处,决定了你的价值和圈层。

想要向上成长,就要学会社交断舍离。

朋友贵精,不贵多。

交朋友要慢,换圈子要快。

学会向上社交,高质量的圈子,高能量的朋友,才能牵引我们走向更好的目的地。

6.

葡萄酒的软木塞,是由一种叫栎树的树皮制作而成。

这种树要一直要长25年,才第一次脱皮。

并且,第一次的树皮因为质量不佳往往不能做成软木塞。

此后,每隔9—12年,栎树都要脱一次皮。

脱皮几次后,当它的质量足够好,才可以发挥它的价值。

人生也是,须经历一次次脱皮换骨般的历炼,生命才会更加蓬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