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处这件事,我有话要说。
还得重头说起。
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独处。我相信绝大多数优秀的人,一定可以很好的自处。而独处于我,是需要学习的。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处于热闹集体,到不得已独处,到渐渐学会独处,再到学习一种很新的独处方式的过程及心得体会。
一,处于热闹集体。
可以说,从小学毕业离开家后,直至大学毕业,我一直都在学校里寄宿。对于从小便接触很多陌生人的我来说,交友不在话下,和同学们处得还不错。我很喜欢和室友共同学习生活,有人陪伴,热闹得很,一起上下课,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厕所,一起手拉手,一起讲悄悄话,一点都不孤独。另外,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小卖部,一起出去外面,以上这些事情如果让我一个人去做,那么我大概不会愿意再做了。所以,那段时期,根本不会独处,也没有想过要自己一个人去做这些事。
二,不得已独处。
大学毕业后,和室友们分离。终于再也没有舍友了。找到工作后,不得不自己租房,开始独居生活。那段时间,常常每天早上睡到10点多、11点起,吃个午饭,出门上班,觉得自己的生活好不充实。独处时的颓废,以及工作压力大时的无人诉说,让我陷入了独处焦虑。那段时间,只要呆在家里,心里就很闷。尤其是两天的周休时间。一般大家都是盼望周休日的,而我对周休日似乎没有太大期待。因为,我害怕独处后,那种无所事事的焦虑感和崩溃感。好几次,我在家闷得几近奔溃,我不得不独处了一年。当然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意义感,所以我决不能允许这种状态持续,我努力艰难地跨步再跨步,学习独处再独处!那时候,只要有朋友约,就会有我赴约的身影;在崩溃的边缘,我也努力尝试读一些书。
感谢这一年的独居生活,我越来越爱上了阅读,并寻找到了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在这一年光阴中,渐渐地,自己一个人时,也不再那么焦虑了。独处时,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虽然但是:虽然还不够,但是有努力。后来两三年,曾又群居,也曾又独居。一切都好。
三,渐渐学会了独处。
这里所说的独处,是指一个人在家时的独处。经过3、4年,我已能独处自如,安然自若。我很喜欢做计划,计划标明To do list, 然后一一去实现。然而,独处往往最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严格的按照计划表执行,困难重重。但,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一切皆有可能,Everything is possible。我喜欢读书,看电影,做饭,自我提升。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在独处时,都可以去做。我甚至有点喜欢上了独处。
四,在学习一种很新的独处方式。
为什么说是“很新的独处方式”呢?上文提到“学会了独处”,是指一个人在家时的独处,这还不是真正地学会了独处。在家里,一个人呆几个月,也可以保持心情愉悦。然而,最近,每天宅在家里,你并不是每分每秒都能非常自律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反而一不留神,可能会经常盯着手机屏幕刷屏,时间悄然流逝,视野变得狭隘,心里却也闷得慌。正当这时,我冒出了一个想法:我需要亲近大自然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一定会让人心情更加愉悦,更加舒畅。
既然已经学会了在家独处,那么也一定可以学习走出去,在非家的地方独处。走出去,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种很新的独处方式就是:走出去,看见世界的精彩和色彩,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我可以一个人去散步,一个人去公园,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去骑行,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看展……我相信这种很新的独处方式,一定会带给人更多的思考。
学会独处,是我们成长的课题。学习独处,不管在家里,还是在任何地方。最后,学习一种很新的独处方式,我可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