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鸣沙山
鸣沙,因风吹震动,使细沙粒在气流中旋转,造成空竹效应,发出嗡嗡声响而得名。
敦煌鸣沙山,中国四大鸣沙山之一,与月牙泉属同一景区,门票120元 /人。
首次检票时,可办理多次进出权限,指纹打卡,三日内有效。
鸣沙山内,附有骑骆驼、划沙等付费体验项目。
驼铃叮叮当,一人一只骆驼、5人一队,每队一个牵驼人,从大门旁的驿站走上沙丘,再下到距离月牙泉近的驿站。骆驼费100元/人。
如需牵骆驼的帮忙照相,另付照相费+20元/人。
插曲:途经划沙点时,停下休息,大部分骆驼都会按要求,整齐排列,依次趴下。
而远处,有一头落单的骆驼,它没有载游客,似乎也并不想趴下。
一个人,正狠狠的用力,反复撕拽着那根贯插在它鼻子上的木棍,据说这是在教育不听话的骆驼……
骆驼的鼻子,被拽得撕裂,鲜血直流,这并没有使人停下……
不听话的骆驼,只有呻吟、嘶吼,却无从逃脱……
再看看身边这些乖骆驼,对同伴的嘶吼、流血都已毫无反应,而驼队里年龄最小的那只,在我看向它时,正仰起下巴,搭到前面骆驼的身上,那意味深长的表情变化,似乎在传递着,"幸灾乐祸"……
恍惚间,我意识到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又没有立刻反应明白。
我开始自责。
似乎是看出了我的不安,M同学用开导的口吻说,“如果没有游客,这些骆驼,可能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叹气,无言以对。
回来之后,我思考了很久……
为什么从来不愿意骑动物的我,会鬼使神差般的骑上骆驼?
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在小孩子身上叫善良,在大人身上就要被叫矫情?
为什么明知道逆来顺受才能使它摆脱折磨,我还是会自责?会无言以对?
从骆驼那意味深长的表情里,我又明白了什么?
…… 为了游记的正常,此处省略N多字 ……
这只不听话的骆驼,带给我的反思与收获。之后,我想单独聊聊。
没有在沙丘做过多停留,直接去向了月牙泉。
后来,我遇到了几个新伙伴,他们说,在沙丘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奔跑,嬉戏,看日落,都是很值得的精彩。
以下是他们分享的沙丘时刻:
鸣沙山的沙粒很细,太阳照得暖乎乎的。景区环境整洁,光脚走很舒服。
相传,鸣沙山的沙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
风沙大,太阳大,一定提前做好防晒,带围巾。
亮色衣物,拍照更上相。
2、月牙泉
敦煌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似弯曲月牙而得名。
风起时,沙会自山下向山上流动,这一奇特的地势现象,使得月牙泉不会被风沙掩埋,得以保存。
“美丽的月牙泉,天空的镜子,沙漠的眼。”,出自歌词,很贴切的形容。
相传,古时这里就是沙丘环保中的绿洲,古称“沙井”;汉代起,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而传说中泉内长有铁背鱼、七星草等奇特药材,故而又名“药泉”。
近些年,由于周边地下水位的下降,月牙泉的蓄水能力也逐年递减;现今看到的泉景,
多为从外部运水维系所得。
月牙泉畔,至今存活着旱柳、胡杨等多株古树。现在,这些生命也都被保护了起来。
我找到了其中的一株(下图右一),她叫"月泉古柳",景区请林业专家颁发给她的"身份证"上显示,她是旱柳,已经二百多岁了。树干心朽皮活,依然在见证着鸣沙山与月牙泉的相偎相依、命运变迁。
(悄悄地告诉你,我有把她单独做成明信片,已经发到我的公众号里咯。)
月牙泉边,仍保有古朴的建筑群落。
天色已晚,捉急去看日落,只在阁外转了转,便匆匆离开了。
路途中,有碰到很多收费的“摄影师”。据说他们的专业在于取景角度(例如:下图左一的位置)。感兴趣可以等在旁边观看,然后自己去拍,虽然是为了谋生,但人算和善。
没能等到日落美景,据说不是每天都有,需要运气。
景区内,还有好多“最佳拍摄地点”的提示牌,以方便游客取景。于是,又自娱自乐了一下。
景区偏静,公车出租车收车都早,除非自驾,出来不宜太晚。我们就出来晚了,幸运的是捡到了出租车,记不太清了,好像又是15块2个人。
3路公车,可直接往返于城区与鸣沙山景区间。同理,汽车站北,敦煌饭店下,有往返城区与莫高窟景区的公车,最早8:30,约30分钟一班,人满发车。嫌早可以打车,这边出租车普遍议价不打表。
———— ^^ 未完待续 ^^
2016的一段单人旅行,116天的遇见,我想在这里,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