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


中国古代文学“初唐四杰”与陈子昂、张若虚等的诗歌创新知识点总结

一、初唐四杰

1. “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1)王勃

①简介:“腹稿”——《檄英王鸡》——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②文学主张:“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2)杨炯

作品: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

(3)卢照邻

①简介: “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②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记文集20卷。

《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

(4)骆宾王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武则天当政,骆宾王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


2. 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1)“四杰”作为一个群体代表了下层文士在唐代文坛的崛起。

(2)推动初唐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了市井和塞漠,给初唐诗歌带来了高情壮风的少年意气,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3)提高了乐府歌行的审美品格。


“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1)诗歌内容上: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狭

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有了充

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

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2)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

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二、沈佺期、宋之问(“沈宋”)

“四杰”稍后,沈佺期和宋之问对五言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四友”:指唐代武则天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他们都身居高位,多应制、奉和之作,文辞华丽。


可以说,近体诗格律在创作层面的实践,始于上官仪,继而有“文章四友”,稍后在沈、宋手中得以定型。


三、陈子昂

(1)简介:陈子昂,字伯玉,为人自信孤傲而略显浮躁。

陈子昂诗存约一百二十七首,《感遇诗》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

(2)文学成就: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其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

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同时诗歌创作中表现

出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这样的个性风采也

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

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3)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

①坚决反对齐梁诗风

②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③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四、张若虚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传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首,

今知最早见录《乐府诗集》卷四七吴声歌曲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继承并提升了前代乐府诗的写作手法,创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唯美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