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而为人,潜意识里,倾向于熟悉的一切,我们想和熟悉的部分在一起,我们希望在变化的世界里,有一些是永远不改变的。
为什么倾向于熟悉的一切呢?因为熟悉对我们来说,是已知的,而陌生则是未知。已知的事物,是确定的,于是让我们觉得安全。陌生的则是不确定的,会让我们觉得无法把控。
可是,我们一边表现不屑和不耐烦的时候,潜意识里却期待着,这一切都被重复。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可控的安全。
对熟悉的依恋和重复,那是潜意识最本能的需求。如果我们熟悉的是爱、和谐和满足,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过上充满爱、和谐和满足的生活。如果我们熟悉的是愤怒、争斗、伤害、崩溃,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会“毫不察觉”地将我们的生活一点一滴塑造成充满愤怒、争斗、伤害、崩溃的样子。
我们如同小时候一样,一遍遍重复,去体验那种熟悉的味道,无论它是好是坏,因为那一切已经成为了自我的一部分,我们难以离开它,有了它,我们才会感觉到我们是我们自己,只有在这种熟悉里,我们才会觉得安全。即使这种熟悉的滋味里面只有痛苦。
如果童年,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全感,你常常担心被人抛弃,那么充满不安全的关系和动荡的生活,才是你觉得安全的所在。
这句话,矛盾吗?不矛盾。
所以,关于熟悉的一切,
首先是,看到这一切是以什么模式在你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地运转,
然后是,看到这一切和你的童年的关联,去看看那个时候,内心究竟是怎样一种感受、认知还有愿望。
最后,通过解构熟悉的部分(女孩白色恐怖的童年),探究背后的内心动力(以为父母不快乐是自己造成的,所以自己必须去改变),引入新的认知(自己不是任何人的中心,每个人都要去面对自己的情绪),你才可以尝试去重新认知和定义它。
关于最熟悉的部分,我们需要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才能从熟悉而重复的路径里,走出一番新的天地。
圣诞节可以每年都是同一天,因为节日总是很美好。
但是人生,对于不喜欢的过去能够不再简单重复,活得才值吧。
你可能不知道,你对于过去熟悉的一切,有多么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