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东北人说一个女人漂亮爱美往往说这个女人很“浪”,这个字现在很少有人叫了,因此也很少听到有人叫,确切地说这个“浪”字应该是一个词,因为它有很深的意思在里边,虽然这个意思除东北人之外的人可能不甚明了,即便是东北人往往也只是意会的时候多,真要是解释清楚“浪”字的含义还真是费些思量,因为没有现成的定义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只要是能够说出“浪”的意境也就差不多了。
说是词有些牵强,在这里还是说它是字吧,说是词应该存在疑问。实际上这个字应该是东北方言,只是相对于东北其他方言来说这一个字的方言更加简洁而已,比如说东北其他方言,“明个儿,”就是明天,“今个儿,”就是今天,“夜个儿,”这个方言不要说除东北之外的人,就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年轻小伙子大姑娘恐怕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因为日常生活中已经听不到这种说法,“夜个儿,”昨天的意思。那么“浪”字是什么意思呢?待会细说。你看,这应该就是一个字的方言,因为除东北之外别的地方不用。
方言,顾名思义,地方语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那么东北方言产生于白山黑水间自然有自己的特色。东北地处亚寒带,冬季寒冷漫长,常年不见绿色长达半年之久,实为不宜人居的苦寒之地。漫长寒冷的冬季里,冰天雪地之中人们的行为容不得婆婆妈妈,试想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你会站在雪地里磨磨唧唧吗?所以该干什么就赶紧干什么,该怎样御寒就怎样御寒,无论男女,讲什么苗条美丽风度潇洒,只要保暖就行,为了战胜严寒,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种强劲彪悍的性格,哪怕是纤纤女子,骨子里也透着一种有别于其他地方女子的独特的风韵,爽快,麻利,泼辣,直来直去,敢作敢为。
总体来说东北人粗犷,狂野,豪放,彪悍。也许南方的朋友会说,你是东北人尽挑好听的说,东北人还野蛮呢?呵呵,野蛮人哪地方都有,所以说野蛮这么好的词汇东北人也不敢独自享用。
但是说女人浪的“浪”字却是东北女人独自享用的,没有人说男人浪,如果硬要说男人浪就不用“浪”这一个字了,用“得瑟”两个字,东北方言,这个男人真能“得瑟”,亦即能装,显摆,臭美之意。
“大姑娘美来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上两年这首歌曲很红火,曲调朗朗上口,简洁明快,整首旋律流淌着东北民歌的韵味,把东北大姑娘的美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这一个“浪”字,一个字就能囊括黑土地上的乡野风情,一个字就能囊括一个女人的悠悠风情,足见这个字的能量之大。这个“浪”字作何解呢?绝不是浪荡,浪荡是指那种整天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游手好闲东游西逛的行为,那么这个“浪”字应该跟浪漫有渊源有关系有亲戚,浪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走向理想的过程,浪漫的人有一种向上的动力,那么这个“浪”字也应有些浪漫的气息。
实际上,浪漫是东北女人浪的精髓。
说一个女人浪主要是说她的气质,靓丽自不待言,但不是美丽,因为靓丽能够修饰得来。狂野,充满野性应该是浪的主旨,这个浪绝不是被动的魅力,也不是被动的美丽,而是一种主动追求的狂野与放浪才对,应该是东北女人需要时迸发出的一种独特的魅力与美丽。
浪是波浪的浪,那么是否跟水有关系呢,波浪是流动的,波光潋滟,如果是一个呆板的女人,那她绝对当不起这个“浪”字,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最起码一个能浪的女人她的眼睛一定是如水般流动,如果是美目如水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应该说,流动如水般的眼睛那就是美目。女人不呆板,死板就不是浪,那么能浪的女人就应该是灵动妩媚,或者,静如处子的时候浑身上下依然萦绕着浪的气息。
由此可见,这个“浪”字,褒义的成分比较多,你会说还有贬义的成分吗?一会再说。先肯定好的部分。女人的浪就是形容女人的妖娆多情的,一个能浪的女人也就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因为浪的目的是美,美的目的是让人看,让谁看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谁呢?对自己有情义的人,或者欣赏自己的人。而自己希望让人欣赏那么自己就有一腔的情义,这情义是纯洁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的人无情无义恐怕没有,她的多情是对某一人的多情。即便自己的浪仅仅就是让人看,那又何妨,会浪的女人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点缀了别人的眼眸,她燃烧了别人的欢愉。
一个女人不一定美,但是不一定不“浪”,美跟浪是不成正比的,美的人不一定浪,浪的人不一定美,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美不美是与生俱来,就像漂亮的脸蛋,不是因为我想漂亮就漂亮,但是浪就不同了,你可以打扮得浪,你可以穿得浪,如果你有足够的风情或者想有足够的风情那你就会制造足够的风情,那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把“浪”这字诠释的酣畅淋漓,你的眼神,你的腰身,你手指间的响榧都是浪驰骋的疆场。就像美不美看大腿,浪不浪看头上。大腿是天生的,美不美先天造就,不是想美就能美的,但是浪不浪就可以是人为的了,头发发型的样式千变万化,千变万化的样式足以迎合千变万化的人们的欣赏水平,总有一款会击中某个人心中浪的标准。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青纱帐……”女人的浪只有在东北大地上才有无限风情,只有在东北大地的环境之中才有韵味,如果把东北女人的浪用在以阴柔著称的南方女子身上恐怕不伦不类。南方的青纱帐我知道的有甘蔗林,北方的青纱帐主要是高粱和苞米,高粱地里高粱稀疏挺拔,高粱长到够高的时候蹲下身可以往里面看出很远,因此大姑娘走进青纱帐多半进入的是苞米地,大姑娘进入青纱帐干什么呢?当然是会情郎哥了,苞米地幽深浓密,是从前男女幽会的最佳场所。而且那种浓浓的乡野风情就好像是一坛醇酒,时间越长越甘洌,时间越久越醇厚,在东北大地上回味绵长,意味深远。
实际上这首歌里唱的是健康的爱情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健康的爱情故事在上演,就像在苞米地里幽会的也不全是爱情,幽会的还有别的情,往往是偷情的居多。这就涉及到了女人的浪,农村中浪的女人有很多,而偷情的女人往往就出现在这些人中,因为这些女人会浪,会浪就会美,爱美爱浪的女人往往风流,风流是自己的无可厚非天经地义,但风流的女人也往往是不轨男人偷猎香艳的目标。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天长日久,日久生情,难免有木边之目田下之心。
而从前农村中交通闭塞,信息也不畅通,能够信手拈来的地方就是苞米地了,高粱稀疏,苞米浓深,所以苞米地是首选,从前农村里经常听说某某女人跟谁谁钻了苞米地,实际上就是偷情去了。这样女人的浪就有些贬义,有时候人们提到某某女人的时候会说:那个女人,太能浪了。言外之意是这个女人作风暧昧,行动风流,与男人有扯不清的关系。但是总的来说,“浪”字在东北大地上还是褒义的时候多。
现在偶尔在乡村还会听到这样的问话,那多半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讥讽:看你那一出,真能浪。这个时候你再看被讥讽的女人,她的穿着与打扮绝对与平时不一样,或者这个女人的形象在那个女人心中本不是这样。这时这个“浪”字应该是名词。而有时这个“浪”字还可以当动词来使用,比如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上哪浪去?这个“浪”字有很多解法,这要看当时是处在什么样的语境下。
现在在大街上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叫法了,这是国家进步东西南北大融合的结果吧!方言在这种进步融合的过程中显得土气和不适用,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抛弃了它们,但是有生命力的语言是抛弃不下的,就像这个“浪”字,它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就只一个字,在东北大地上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准确地领会它的含义,哪怕它的意思有褒有贬有抑有扬,都会准确地分辨出其中的差异,从而准确地把握当时语境下它的含义。杂七杂八地说了这么多,也许根本就没有说出女人浪的意境,我期待别人的笔墨能够诠释得更好,因为黑土地上女人的浪真是让我心醉不已。
东北女人的浪是一种风情,是一道风景,在冰天雪地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地扭着秧歌是一种浪;人生不易,人与人之间整天死气沉沉扳着一张苦脸就好像谁欠了你八万藏似的,那样不好,所以农村中男男女女们的打情骂俏也是一种浪;只要我们足够尊重女人,在尊重女人的前提下那么我们的诙谐我们的幽默就会换来女人们对我们的浪,那样纯洁,那样温馨,那样甜蜜,浪的语言,浪的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