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东野圭吾的《恶意》讲了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名作家在出国的前一天被杀害,凶手竟是他的好友。案子本身很简单,只是作案动机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加贺的步步紧逼之下,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凶手对作家拥有的一切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妒意,只想剥夺他的一切……
记得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脊背发凉,仿佛有芒刺在背。突然想起这部小说是因为我现在也有同样的感觉,好似只身荒野,四面群狼围绕。狼吼震山林,乌云蔽月,寒意从心底发散上来,打湿衣裳。
短短几个月,我们彼此相处十几年的朋友就作鸟兽散。我承认白岩松说的,年龄越大,朋友就会像头发一样越来越少。最近才想明白是为什么,各自利益不同,人品有高下之分。三五日看不出来,三五年我也未能分辨,到今天,十年,才算看明白。
朋友P我们从小就认识,在初三的时候走动紧密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引为挚友。P初二辍学,自此混迹自家菜店,在我们放假的时候,大家一起去打球、上网。没过几年P就结了婚,接手菜店自己干。这些年我们知道P辛苦,结婚的时候都没少掏份子钱,那时候我们还都是穷学生,五百一千不是小数目。接着女儿出生自然不在话下。农村来说,愿意走礼的朋友,都是很好的朋友。这两年我们也都工作了,经济上宽裕很多,人也体面了一些。以前P是最早工作的,可以称为大哥,手里有点钱,穿的用的,比我们好很多。我们是从没得过他的便宜,那时候都是AA制。现在我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些,P就变得冷淡起来,一层看不见的薄膜在我们之间升起。举一些现实的例子来说,有一次我和P去健身房,他开车顺路可以接我一下,然后P居然说,不行,他要直接去。我想不到十几年的朋友会这样做。好友J之前和我讲过P很小气,我没太在意。然后就是平时自己无聊就打群电话,丝毫不理会群里其他人是工作还是休息,然后自己在一边算账,或者做其他事,就说自己无聊,找我们陪一下。更绝的来了,好多时候,我们这些朋友都在外工作,他找我们解闷的时候,我们可能正在聚餐,或者玩,这个时候一张照片过去,P瞬间失声。他完全插不上嘴,或者就尬聊。以上这些行为,我可以理解他一个人在农村无聊,想和好朋友聊天,或者是就是天生小气一点。
就只有一件事我不太能原谅他。一天打完球回来,P老婆不想做饭,P想到我家去吃。我想婉拒他,因为我只想喝粥。但是呢,P就反复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我不想吃,他说自己可以给我做,然后就开车去了我家,在路上一再强调他出手艺我出钱。我很无语,我都没邀请他。然后在我家做菜的过程中,指使我去打杂。是的,没错,就是吆喝我做事,然后一脸的不高兴,吃完饭之后把我家吐槽了一遍。什么空间太小,城里就是贵,买房的人傻,我当时就想赶紧把他送走。然后和好友J吐槽才知道,上次我请他们来我家吃饭,回去的路上P就向J吐槽,住城里不好,海鲜不好吃。P是不喜欢吃海鲜的,所以他就把吃海鲜当成愚蠢的行为。他住在镇上,房子足够大,可是脏的没有落脚的地方。
P闲极无聊的时候给我打过几次电话,他一再说明自己想要进步,可是没有头绪。我给他一些建议,还没说完,他就抢着说出来,他好像又全懂,然后一个人陷入思维的迷雾中。
我理解他,他想要占据主导地位,想要成就,想要别人称赞的目光。可是我很久没称赞他了。最近还过得春风得意,以至于我说自己要回家了,P却没了下文。我不再是捧着他的那个人。幸福是相对的,你的不幸使得他人的幸福有了意义。对于P来说,我不再是那个穷学生了。外面的天空很广阔,可惜,他从16岁开始就被拴在了家门口的这块土地上。以前他有机会走,但现在,老婆和他吵架,他还有女儿要养,他只能望着我们在外面游荡。我想,那种滋味不是好受的。当我们之间生活的圈子圈层不同,嫉妒便在这种差异中产生,而且像野火一样越烧越烈,绝无扑灭的可能。我自问变没有刻意炫耀,只是回他的问题,陈述事实,就已经让他不高兴的颜色挂在脸上了。我感到没有再讲话的必要。
有的人是看不得别人好的,那会使他心如刀绞。在得知世界的中心不是自己时,就会迁怒于他人,找出各种理由,打击对手,获得心理上的平和。我也曾产生过对优秀者的恶意,恨自己无能为力,想办法使他人难堪,但是人不能被困在自大里。这样是无法称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