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得到有一个投票活动,“你认为谁是最自律的人”,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人是谁?毋庸置疑,我一定会把这票投给刘润。
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我也是从《五商》开始,到关注公众号、听演讲、听“十日谈”一路追随过来,润总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可以自律到什么程度,他是一台有情感的机器。
润总曾在专栏里提到一个概念“时间颗粒感”,指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他说:“越是那些自律的牛人,时间颗粒感越细,他们对自己的时间,有一种很强的掌控感。”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你约人开会,一般约多长时间。如果一约就是半天的会,那你颗粒度是半天。你的会都是以小时为单位,那你颗粒度是1小时。先找到自己目前的颗粒度,然后开始逐渐切割,让颗粒度变细再变细。
反观之,有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宿舍为主要活动场所,以手机电脑为娱乐工具,白天睡觉在床,夜里兴奋活跃,极少运动,更何况学校还有外卖配送系统,不用出宿舍门,吃喝玩乐都可以解决。
有很多人感慨,大学太大并没什么用,我们只在乎宿舍和网吧的条件够不够好。
想做一个自律的人,我们该从哪里开始?
黄碧云:我早上5点起,学到8点,这是我专门来学对我工作帮助最大的课。旅途、走路、等细小时间全部粘合起来,积少成多。
今年1月份,黄碧云老师,在知识城邦里,分享她2019年的学习成果,有84张课程毕业证,算上没有数据统计的电子书、听书、精彩留言等。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一天不学三四个小时的人,想象不出来的。很多人看过这篇笔记大受鼓舞,纷纷询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当你体验过一次早起,你会迷上这个感觉
之前我也爱睡懒觉,慌张起床后,面临紧张生活,完全掌控不住生活的节奏感,各种焦虑就随之而来,内心里又常常自我批判:还睡懒觉,你浪费太多时间了。
后来,是什么让我习惯性早起?当我放下内心的批判,接受现实,变化慢慢开始。武志红说,“对自己好一点。”就是接纳自己,并循序渐进的做出行动,每天比前一天早起二十分钟,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的早起时间,稳定下来。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也想做一个自律的人,那么让我们一起从现在、从早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