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组长命令,要求录一节关于中高考心理辅导的微课。领完任务,喜欢和自己较劲的毛病又犯了。两三天过去了,仍然没有定好微课主题,更无从其他。组长催问,皆被我以“正在准备”糊弄了事。可终究是要完成任务的呀。
下班回家的路上,脑子里仍在想微课的事,同样一团乱麻。红绿灯路口,看着这一刻在等红绿灯,下一刻却各奔东西的车流,不由想,录这节微课,我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十几分钟的微课,我想让观看者能够真正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想真正对观看微课的人有所帮助;想通过这节微课,让看过的人认为我的水平还不错;想突破俗套,不老生常谈;想……
原来一节十几分钟的微课,我竟然有如此多的目的,正是这些目的束缚了我,以致我迟迟未能定好主题,进入备课状态。
想到一句话“不问结果”,上网输入,看着下拉框中出现的多条类似搜索,心情有些莫名,自问虚长四十多的我做不到。果然,“莫问收获,只问耕耘”这样的境界只有大家才能做到,我辈仍需要修炼。
人是有目的性的动物,也正是为了一份目的的达成,才能促使你我凡人奋力前行。只是做事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学会做减法,附加的目的能少就尽量减少些吧。结果可以问,只是要学会“直捣黄龙”,不附加目的。同时,给自己设立长期目标,终生目标,让自己的眼光放远,不只是在意一件事情的得失,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不问结果”,也或许这才是“不问结果”的正解。
同时,不论目的为何,我们要先做,迈出第一步后,将自己从得失的陷阱中拉出,做能做之事,不做无谓之忧。
心理学上讲焦虑是一个人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当想从一件事中得到的越多,这种不确定性就越大。事情还没做,就已经被结果给闹得寸步难行。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https://baike.so.com/doc/5677811-5890485.html)
于是微课的主题“走出瓦伦达”就这样定好了。目的只有一个,小的切入,但求能帮到备考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