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一直很渴望孔子主张下的那个中国社会状态(不包括后来在我看来变质和被扭曲的儒家思想),那里面好品质太多我不在此班门弄斧。只是觉得现如今能真正想起孔子他老人家的倡导的人太少了。太多家庭中的角色偏离了那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父母没有为子女做好榜样,子女没有对父母表达应有的感恩,而且双方的爱有时多了些压迫。
比如我个人觉得父母呵护孩子是天性是义务,但是不要从心底生出我的孩子就该对我表示无尽的感恩。有时这种心理会被父母用来压迫孩子做一些满足自己却压抑孩子的事。我个人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健康的爱应该是: 父母生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请努力成为正面积极的榜样,同时对孩子心生疼爱并给予对这个个体生命的尊重,陪伴他成长,可以给予适当引导但不要不尊重孩子的意志擅自为孩子做了生活中一切事情的决定。同时父母不要抱着趾高气扬的姿态时时强调是他们给了孩子生命所以孩子应该表达感恩,同时觉得孩子的失败是给自己的人生抹黑,然后又拿着孩子的成功四处标榜这是父母多么前无古人的伟大。
孩子要以同样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做为子女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对父母表示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展现你的真心。同样以尊重和敬爱的态度与父母相处,你不要以为西方子女直呼父母姓名就不是尊重了,真正的尊重是你内心里对于这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的尊重,抛开这个个体的身份,经济,社会地位所有外在因素依然存在的尊重,更何况你的这份尊重里面还多了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生命之爱,养育之恩。同时,在父母出现问题时你也有义务去指出并与其商量补救措施,而不是盲目畏缩于其做为父母的权威之下从而无底线纵容。最后,做为孩子更不能以你是孩子做为你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砝码来要求父母满足你无限的要求。
任何爱,只要一带有压迫性,就让人感到束缚和压抑,会让人想要反抗想要挣脱想要远离。这不是爱原本美好单纯的样子。成熟健康的爱应该是我们各自有一方位置,我一直陪伴着你但也会永远留一块属于你自己的地方,放你在那里以最舒服最自然你最喜欢的姿势尽情享受自我享受生活。在我们各自的位置上,我们各尽其责,不对对方有多一丝的要求。如果对面的你有天主动想到给我一个拥抱或者对我说声感谢,我便欣慰的看着你说:这是我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