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每天都是自己走路,三五成群的,打闹嘻戏的去上学。放学回家做完作业(那时作业挺少的),或帮忙干家务,或约上小伙伴玩耍,捏泥巴,捉田鼠的。想吃水果之类的要等赶集日,或者是挑担子的来村庄里卖。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慢慢地变成了跟城市一样了,买卖东西不用等赶集日了,随时上街都能买到想买的东西;网购也不担心快递送不到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有一天,堂哥跟他的哥们在聊天,他的哥们说:“现在的孩子很多不会讲方言了。”堂哥说:“是呀!不过我儿子会说。”然后就叫儿子过来说方言,没想到他竟然不会说,堂哥一下子无法接受,啪的打了儿子一巴掌。过后,堂哥仔细地回想发现自己跟儿子说话很自然的说普通话,而跟其他人却是方言。这个现象在家乡很普遍,大家习惯性地跟孩子说普通话。
有次,外甥女问我:“舅妈,为什么我们这儿的农村,不像作文书里写的那么好玩呢?”我说:“有什么区别呢?”她说:“书上说,去田里抓田鼠,到山上摘野果的。可是我什么都没有过呀!”
确实如此,现在我们都是不让孩子玩沙子泥巴,怕肮脏、怕细菌感染。不能上山摘野果,也不可以到地里捉田鼠了,得在家里乖乖地待着玩玩具了。有些连家门口的桃树都不认得了。
我们的孩子去到城里,对这也新奇,那也有趣,一副刘姥姥去大观园的样子。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只是在努力的学习城里人,却忘了我们还是生活在农村,硬件设施是无法跟城市比的。而应该扎实于农村,让孩子认识田里的庄稼,回归自然界。
不然,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就真的成了边缘人,既不懂得农村知识,又缺乏城市的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