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何处有
——乙亥年冬至节气随笔
“赋能”一词,是近些日子才出的新叫法吧。最初曾在哪个广告上看过,突然间就铺天盖地火起来,仿佛人人都谈“赋能”、万物皆可“赋能”。我于是认真求问度娘:“赋能”是什么?但万能的度娘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还是月初大雪节气的那场读书会,主讲者微笑着抛出题目:“现在,我们很多人信无能,怎么办?”感谢博大精深的汉文字,“信无能”三个字音一出,吓得斯文儒雅的我们花容皆失。“信心的信,大家不要乱想。”年轻帅气的主讲老师继续说,“很多人信心不够,内心不强,所以能量不足——这就是大家热捧‘赋能’的原因。”
哦,原来如此!我想起大约八、九年前的自己。当时我刚刚结束了周末往返渝万攻读在职研究生的辛劳,又走上新的管理岗位。然而,我发现自己陷入了苦恼:为下班后办公室一杯未及倒掉的茶水心神不宁,为家中大门是否反锁好而上下爬楼,为家人各种担心各种忐忑不安……我越来越感觉世界灰暗阴沉,心中压着的巨石越来越沉重。严重失眠,脑中各种声音激荡碰撞无法歇息;严重的皮肤不健康病症,即便在随身携带西药解危的情况下,仍然困扰着我;半夜爬起来,沿着市场一个个敲打邻居的门面,想要寻找什么……我想,我是生病了,我没有办法拯救自己了。那时,在社会上结交的朋友多,我求助于心理咨询界的朋友们。
如今想来,那是我寻找能量的最初始。我清晰地记得,在心理咨询朋友的睡眠疗法中,我极其难得的在沙发上睡了一觉,舒缓的音乐与朋友魔力的话语,让我安宁片刻。即便如今早已成功转型为“睡不醒”,我现在仍然喜欢笑着“哀求”朋友:“来,来,再帮我催催眠,陪我睡会儿觉。”嗯,那是一段寻找能量之旅。我日益亲近地走进了西方心理学专业,接触了身、心、灵修养的团队,进一步结交到更多或在挣扎或已治愈或热忱伸手拉我的人……
再次发生转折的,是一个周六下午,重百附近一个小型读书会,主要是感兴趣的妈妈们谈论亲子教育。讨论前有经典诵读,大约15分钟。我带着女儿,用手指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读古文,突然发现内心无比宁静,窗外淅淅沥沥下着雨,雨打在芭蕉叶上,景色好美。一刹间,我发现眼前一片明亮,自己就在此时此刻,没有那么多怨恨、惊恐、担忧和愤怒——而这种安宁的感觉,离开我好久好久了啊。
那次读书会结束时,我专门上前感谢了主办方,简单述说了自己的喜悦。“这里有些书,你可以挑两本去看看。”主办活动的大姐向我介绍,其实这些书摆在那里,我每次都看见,但从没有相信它们会有啥作用。这一次,我听话地去选择书,选中的是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不知我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十万个为什么,归根结底我想弄清楚自己。
感谢张德芬老师,翻开这本书,我才想起,之前心理咨询界的朋友们推荐给我的催眠《黄庭禅坐》,正是出自张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果然吸引人,我一口气读完毕,讲的是一位都市白领遇到的现代神话故事,或者是真实经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隐约回答了一些困扰我的问题。一切都是吸引而来的,很快我得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电子有声书,我把有声书装进随身听里,有机会就听,对其中每一句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精彩处,都熟悉到了亲切的地步。感谢《遇见未知的自己》,陪伴我走过了那些独自行走的岁月。循着它神话寓言般的引导,一扇扇窗户与大门,在我面前依次打开。
如今,《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在网络上随处可寻,书中的经典语录在网上信手拈来。我仍然无比感谢多年前,它陪伴在我耳边、在我枕边的日子,我想那就是我被成功“赋能”吧。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是书中若干经典名句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而此前,一直以为外面有很多人、很多事。好吧,“赋能”二字,暂且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