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一重要指示再次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施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做好应急抢险,又要着眼长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科技支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机制,确保救援力量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同时,要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避险自救能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防灾减灾格局。只有坚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挑战。
党建引领:凝聚防汛救灾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注重在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实践证明,只要全党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人民至上:防汛救灾工作的根本遵循。防汛救灾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自然灾害较量的硬仗。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工作。无论是提前预警、转移避险,还是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筑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
(集安市财源镇人民政府 刘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