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了有效的心理咨询,我想分享一下20年前刚入行实习时的一个案例。
那是我接的一个公益咨询,根据当时公益咨询活动的设置,完成需用时一个小时。这名来访者男,30岁左右,北漂一族,来咨询情感问题。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深记书本里讲到的要倾听、共情,并在这一个小时里努力实现。他也确实滔滔不绝的跟我说了很多话,从他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他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到他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到原生家庭受谁的影响大等等,他就像在做演讲一样,我就是他台下那名忠实的听众。
当咨询时间很快到了45分钟左右(每一个心理咨询室必要的基本设置之一就是随眼可见的表),我开始跟他说话,是的,之前我几乎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话。我问他时间快到了,跟我说了这么多,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当然不是出于私心或猎奇的发问)。他说:“我觉得跟你聊完,我放松了很多,感觉很舒服,就像是在跟别人的朋友在说话一样。”
我内心立刻五雷轰顶了:你说什么?拜托,我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好么?你把我当成了朋友的聊天,是什么鬼?
从心理咨询室出来并且礼貌性的送别来访者后,我们的行政总监笑着问我感受,我哭笑不得,五味杂陈...
现在想想,当年自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这使命感啊、责任心啊,蹭蹭的往外冒啊,收都收不住,这以为自己是根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