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日行动,是对自律最大的误解

到底怎么样的生活,才能叫做自律?相信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觉得早睡早起,坚持运动,每天读书,就是自律生活;

有人觉得充分利用时间,去工作和学习,把行程排得满满的,就是自律生活;

也有人觉得远离手机,不刷短视频,不追剧,每天做看似正确的事,就是自律生活。

不管我们的答案是哪一种,不管是具体做哪个动作,在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必须每日行动,才称得上是自律。

然而,坚持每日行动,才是对自律最大的误解。

01 

越执着每天坚持,越容易选择放弃

身边有位朋友,在去年立下flag,要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

从立下目标的那天开始,她就对自己的时间做了调整,早起一小时和晚上下班后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上下班路上也从原来的玩手机,变成了读书;有时候中午午休时间,还要看一会儿书。

周末的时间,也基本用来看书和学习,远离了一切的娱乐。

本以为她坚持不了多久,但没想到她一直都坚持地挺好,我渐渐对她生出了几分钦佩之情。正当我准备去跟她请教坚持的秘诀时,她选择了放弃,那是她坚持的第八个月。

她说:“坚持的时间越久,我的压力就越大,很害怕某一天中断,如果中断了,感觉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刚开始的时候,当我生出不想行动想法时,能够很轻易的说服自己,但越到后面,我发现越难说服自己。”

终于有一天,她抵抗不了内心的压力和自我怀疑,选择了放弃。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破窗效应”,即当一件不好的事或行为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放任它继续坏下去。

朋友选择放弃,就是因为她执着于每日坚持,当她有一天没有完成目标时,就认为自己根本做不到自律,自此,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其实,人的天性是追求享乐和安逸,这种天性时不时就会蹦出来,跟自己说:放弃吧,不要再苦苦支撑了。

刚开始这种力量很小,能用意志力把它压下去,但时间久了,这股力量逐渐变强,而我们的意志力也在一次次压制中被消耗殆尽,就真的被天性打败了。

我们修炼自律的初心,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太执着于每日坚持行动时,自律就可能变成枷锁和负担,坚持的目的变成了,不愿意面对可能失败的自己。

如此,追求卓越,硬生生就变成了作茧自缚。越害怕,压力就越大,也就越容易放弃。

02

成熟的自律状态,是常常自觉行动

正如前面所说,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律需要做到每天坚持,但其实自律生活是靠培养习惯来实现的,而习惯是一种常常无意识出现的行为。

常常出现,不代表必须每天出现,所以,自律只需经常做到即可,而不一定要每天坚持。

《自律之书:顺应人性的时间管理术》一书的作者赛先生,曾在这本书里讲了他自己的自律故事:

他有看书的习惯,有时候一天能看好几个小时,但一个月当中也只有20多天能够看书。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每年读30本书的目标,反而因为灵活性比较大,自己可以根据每天的状态,来决定是否看书,以及看书时间的长短。

有状态的时候,他会手不释卷,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没有状态时,就安心追剧,最后不仅顺利完成了目标,还看了不少好剧。

他说:“习惯,经常做就好了,没必要那么严苛。”

的确如此,即使再自律的人,也做不到从不间断地坚持做一件事,成熟的自律状态,不是强迫自己每日坚持,而是能够经常做到无意识的自觉行动。

自律领域知名专家纪元老师,曾经分享过他自己的故事,他有每天早上4点起床的习惯,但在一年当中,也只有两百多天能够做到,剩下的一百多天,照样睡到自然醒。

你看,连践行自律多年的顶级专家,都做不到每天坚持,更何况是我们刚开始想培养自律生活的普通人呢?

我们选择自律生活,不是为了达成每天坚持某件事的目的,而是想通过经常做某一件事,让自我能够得到提升,自律的本质是一种工具,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成熟的自律状态,不会在意自己是否有每天坚持,就算某天没有做到也不会自责焦虑。

经常行动,偶尔犯懒,是自律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03

主动设置休息日,将自律内化于心

如果每天坚持,是对自律最大的误解,是践行自律生活的绊脚石,那应该如何培养自律习惯呢?

我的答案是:主动设置休息日。

我们在践行自律生活时,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坚持了三五天,就产生了不想做的念头,但还是努力说服自己咬牙坚持;继续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不想行动的想法又出现了,又想尽办法逼迫自己坚持。

久而久之,就感觉自己特别的累,忍不住怀疑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这种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呢?于是,越想越沮丧,甚至有可能直接选择放弃。

主动设置休息日,就相当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截止日期。当我们某天感觉累了,不想继续行动时,就可以告诉自己,再坚持几天就可以不做了。

就像我们上班时,感觉倦了累了不开心了,只要想到再过一两天就是周末了,可以随便玩,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上班也没有那么不能忍受了。

如果某一天我们觉得自律的生活很累,只要想到坚持几天,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也会感觉坚持没有那么难了。

自律生活中的休息日,其实是释放惰性的出口,每积攒一点就释放一点,在修炼自律时,就不必耗费精力与惰性抗争,更容易将自律内化于心。

塞万提斯说:“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软弱的,如果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如果长期让自己抵抗人类的天性,意志力再坚强的人也会败下阵来,自律就好比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跑得有多快多好,把握好节奏,顺利抵达终点才是目的。

所以,学会主动休息,才能更好地自律生活。

自律,不等于自虐,一个真正自律的人,他的时间管理一定是均衡的,既有工作学习,亦有娱乐休息。

当我们执着于每天坚持时,不过是把自律当成了目标;

当我们能经常自觉行动时,才算是让自律变成了习惯;

当我们能主动设置休息日,自律生活才能更轻松、更久远。

人,不是一台可以永远工作的机器,往往不能按照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一直热情满满的去行动,经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主动或被迫暂停才是常态。

有时候,主动按下暂停键,是一种蓄力,是恢复精力的方式,使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保持健康状态。

不刻意强迫自己坚持,不恐惧自责某一天没有做到,将行动融入日常生活,常常不自觉地做,或许这才是自律最舒适的状态。

既能够坚持,又懂得休息,才是真正的自律,愿我们都能轻松愉悦地践行自律生活。

作者 | 南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