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养育很难,培养好一个孩子需要费很多的心。特别是母亲,她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正因为重要,所以常听见很多母亲的焦虑诉说。
“我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僵”、“曾经可爱的小人儿,现在处处跟我较劲,甚至唱反调”、“昨天要他多做一道数学题,死活都不肯做,气得我……”。这种鸡飞狗跳的现状似乎每天都在上演。母亲不焦虑才怪呢。
为什么会这样?
突然想起电视剧《小欢喜》,剧中的英子在母亲的“蓝图”设计中,走向了抑郁。反观我自己,有时候也喜欢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他行不行,也不管他愿不愿意。有时候,我们就如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切,以确保孩子按我们设想的方向发展。当孩子偏离了航线,我们会采取强硬措施,甚至我们会比之前更严格。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那么激烈。不把书读好,以后能干什么?别人都在学特长,我们也不能落后。”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得过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会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孩子一边要完成学校的任务,一边还要完成额外的任务。没有完成,会被责骂;完成了,可能还会再加一点。于是,孩子开始反感,开始罢工。做作业越来越磨蹭,最终赢来了孩子他妈不停的念叨。结果越念叨越慢,恶性循环,循环往复。
鲁迅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但绝不该是命令者。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曾提到: 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如何赢得孩子,赢得权威?
1 欣赏你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议:父母要甄别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这种价值感将形成孩子对自我的定位。
可惜,有许多父母却看不见孩子的闪光点。
如果你因为没解决好自己的愤怒,导致无法欣赏你的孩子,那就请先专注把这愤怒解决好;如果你因为学习的原因,导致无法欣赏你的孩子,那就请先把学习与生活分开。其实,生活并非单行道,此路不通还有其他道路,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孩子都是发光体。
所以,多赏识自己的孩子。夸一次孩子比责骂十次孩子更优秀。
2 接纳你的孩子。
家庭,是孩子安全的港湾,不管你的孩子怎样,你首先要接受孩子的现状。
可能他学习能力上弱一点,也许他人际交往方面差一点,可能他自理情况不是很乐观,还要可能他脾气比较暴躁。我们得平静地接受他们现在本来的样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希望他们拥有最好的未来。而是意味着,此刻并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偏离了正轨。
生命漫长,勿急勿躁,静待花开。
3 关爱自己
爱自己是终生幸福的开始。长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只会让自己更焦虑。把这种焦虑带入教育孩子过程中,只是更糟糕。其实,家长不开心,孩子肯定也不会开心。孩子并不需要什么完美父母,但只要能够不焦虑,孩子就能获益良多。所以,让自己过得开心。去听听歌,锻炼身体,与朋友聊聊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偶尔放空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借用高雪梅教授的一句话自勉,“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