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是雅典德尔菲神庙石柱上的神谕,与孔子同时代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体系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千年已过,庙不在了,柱子还在,这句话还在。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人人都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认识自己”,又在“认识自己”中离开这个世界。
来与走的时间差就是在人间,就是人生,就是一辈子。
认识自己没那么容易。
大家都是稀里糊涂来,基本都是稀里糊涂走,所谓“难得糊涂”也是板桥先生的酒后乱语了,竟也被很多人尊为箴言。
信者更是糊涂。
每个人的心门都有一把锁。
这把锁不仅锁住了别人进来的路,也锁住了自己出去的路。
认识自己很难,认识别人更是不易。
既然有锁,就有钥匙。
钥匙是密钥。
密钥的处方知道容易,但是抓对药很难,即便抓对了药,吃药的时机与剂量更难。
处方就是由人性识人心。
人性是私为本,人心分善恶。
而人心的善恶不是绝对的,就看站在谁的角度,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
基于这种认知,组织要做的就是尊私扬善惩恶
善与恶是由组织定义的,定义之后的机制,就是炮制的组织的密钥。
检验密钥是否是对的,观察就可以了,作为领导梯队的成员,工作、学习、生活的状态从被动走向主动再走向自动,就对了。
如果成员的状态在这个趋势中,领导梯队的长成,虽还不中的,但亦不远了。
当组织的领导梯队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状态都在自动自发之时,就是组织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之日。
是为领导梯队成长的密钥。
密钥解决的是你要的就是组织可以给的。
换一种语言就是个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匹配度高。
个人在组织中可以长期走下去,组织在,领导梯队就在。
反之,只要没有黑天鹅,领导梯队就在,组织就在。
密钥解决了组织和个人成长中的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