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敦煌
凌晨五点,我们在柳园火车站下火车,坐上前来接站的大巴车。
出站时,天还未亮,周围黑乎乎一片,之后,天微微露白。我注意到,周围一片大漠,偶尔露出零零星星的小草,路边也鲜有村落。
一个多小时以后,大巴车在一个小小的服务区短暂停留。里面有卖哈密瓜的,十元一个,可以切开用塑料袋带走,车上游客纷纷去买,路上当水喝,特别甜。
过了瓜州,接近敦煌时,路边渐渐有一些树木和村落。妈妈曾经移民的地方就在敦煌郊区,叫吕家堡,她当年随外祖父外祖母和两位舅舅在这儿生活近五年。
我打开地图,设定吕家堡的位置,看着大巴车一点点靠近,妈妈一边兴奋又激动地看着路边的房屋建筑、菜棚果园,一边跟我描述当年在这里生活的情景。这次西北之旅,就是为了让妈妈看看现在的敦煌,虽然时间紧,不能到她曾生活的村庄,妈妈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上午的游览景点是鸣沙山月牙泉。离景区大门很远,就看到高高的沙山,所以有人说,敦煌是座“头顶沙山”的城市,一点不假。鸣沙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风吹动时,沙山的沙子会发出响声来。
到了景点旁,停车场已满,司机师傅只好重新找了稍远的一个临时停车场,只是我们得走好一段路才能到达景点。
游人很多,导游排了半小时队才买到票,带我们入了景区。妈妈岁数大了,为了省点力气,进了景区,我们坐电瓶车到核心景区月牙泉。路上,不时遇到驼队穿行,络绎不绝,叮叮当当的铃声清脆悦耳,一路相伴。
月牙泉到了,我们沿着沙滩向泉边走去,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上去很舒服,有些游客干脆脱掉鞋,赤脚走在上面。路边高耸的沙山上,有游客往上爬,也有游客从上面往下滑沙。月牙泉旁边有个月牙阁,登上月牙阁俯瞰,月牙泉尽收眼底,清澈静怡,美丽无比……在沙山之间,湖泊一样的月牙泉能保存下来,也算是奇迹了!
午饭后,我们来到莫高窟。首先到达的是莫高窟游客中心,本来以为离景点很近,没想到,坐景区班车,三四十分才能到达。出了景区,路上又是无尽的荒漠。
景区旁边有绿化带,但天气炎热干燥,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达洞窟前。据网上介绍,莫高窟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外国游客这样评价过: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这里的门票每天都是有限的,需要提前近一个月预定。而且有规定,游客在洞内参观时,不能拍照,以免对洞窟里的彩塑有影响。
游客的门票分AB两类,参观的洞窟多少不同。我们是B类票,只能参观四个洞窟,其中有最具代表性的96号洞窟,其余的洞窟,过后查了相关介绍,B类票开放的可能是96号、100号、148号和138号四个洞窟。
96号洞窟里是敦煌最大的佛像,高达35.6米; 148号洞窟是巨大的卧佛,其余两个洞窟也各有特色,每个洞窟的四面墙壁和上面顶部还有无数画像,色彩斑斓,神态各异。这些彩塑,保存到现在,色彩依然艳丽,令人震撼!
下午六点多结束敦煌之行,我们重回旅游列车,奔赴下一站新疆!
(2019年8月2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