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活跃着这样一个人群,她们并不陌生,却谈不上朋友。不是一个团体,默契却令人叹服。做人做事,如出一辙。她们自认为是最大的好人,永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满心满嘴都是为你好。
1
他们是我们的父母,用爱的名义约束我们。为什么父母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去指点我们的生活,责难我们的每一个决定。 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大到交朋友做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没有人是天性叛逆的,但是这番好意显然超过了我们能承受的范围。父母似乎永远缺乏一种界限感,觉得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的一切决定都要听从自己的安排。如此盲目强势的父母,自然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也不会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
2
他们是我们最信任的亲朋好友,却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用冷嘲热讽浇了我们一身。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消极力量群,尤其是在你做出某种积极尝试的时候,他们会一直在耳边否定你,打击你的自信,直到你放弃为止。
似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舒适度,而且这种舒适度通常是和别人对比得出的。一旦你打破这个舒适度,就会有人出来反对你,反对你的决定。
3
他们有时候,是我们自己。
追求完美,似乎是我们的天性。季羡林先生说过:很多年前,我曾经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我们曾经是如此地渴望外界的认可。我们将心比心,相信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变得敏感而脆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唯恐对别人不好,唯恐哪里做得不周到。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让我们脆弱的神经备受煎熬。然而,一味的付出,像一个恶梦。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为了别人口中的自己,我们付出太多,也失去太多,最后甚至变成了不喜欢的自己。
有时候,人生是难得糊涂。简单一点,就是笑笑别人,也被别人笑笑。既然没有完美的人生,就应该轻松一点,不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留下思考的时间,找寻自己最真实的欲求,而不是被舆论绑架。
201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