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公家教》里提到“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有原因的。
小孩子带着父母的血肉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若干年后,他们身体逐渐发育,而道德观念、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是使孩子成为有思想的大人。
父母固然是第一任老师,但在随后漫长的学生岁月之中,也有数十位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成长里来。先受父母骨肉之恩,后受老师教育之恩,人才能成为“人”,跟普通哺乳动物区分开来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古人会认为事师之犹事父,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去尊重了。
2.
老师的工作不容易。
关于教育,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分析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单是字面的意思,已经是分了两个层次,除了智育,还有德育。
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句话是很虚的,就像老板给下属定某个大目标,却不与他拆解目标引导从哪里开始入手一样。而三者重要性,我认为德育居首,人可以不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却万不能做危害社会的事情失其正气;人可以一时半刻不知道这一题怎么解,却不能养成轻易知难而退的秉性,失其隐忍;人可以由于疲惫稍作歇息,却不应懒惰成性,踟躇不前失其奋勉。
以德育为基本对小孩子开始教育建筑,智育和体育分居建筑上层左右两端,若下层不够宽广,则成倒三角的形态,容易倾倒,而偏偏这个难题,落到老师身上。
学生一天平均有八个小时在学校,中学时期加入晚修,寄宿等,学生见老师的时间分分钟比见父母的还长,极易受老师言行影响。
因此,这些无法量化的工作,不在老师指标里的职责,竟无形中比老师的主授科目更重要,每一个老师都逃不掉。讲台为什么会比地面高一截,就是方便学生看清楚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是楷模,是学习模仿的对象啊。
我是极赞同人之初,性本恶的,然而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每个孩子都起过坏念头,恶是天性使然,善是后天教化,需要老师及时发现纠正,李觏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坚毅、勤奋、善良、正直、勇敢这些品质,都需要后天习得。老师正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3.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把容器灌满,而是点燃火焰。
这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除了要教学生某条题目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启发他对该科目的兴趣,教给他方法。
我几个朋友,毕业之后都当了老师。
英语老师骆小姐,以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接地气、漂亮)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班级成绩稳步提高到年级前列。至她由于不可抗因素离开该班,学生联同家长纷纷上书给教导处抗议,无果,仍集体写信送纪念物感谢她的付出。
钢琴老师肖先生,计算机专业出身,可说在钢琴教育上半路出家,属于野路子,但学生也有斩获广州市钢琴比赛奖项的成绩。琴童初触钢琴,会被清脆的音符吸引,但接下来却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和兴趣激励,绝无坚持可能。可见肖老师也是授人以渔当中翘楚。
数学老师周先生,幽默风趣,教学耐心详尽,非常喜欢小孩子,跟骆小姐一样,也是教学得当外加人格魅力出众,让小孩子对学习奥数一点都不畏惧,反而兴致勃勃。他因此深受学某思家长好评。
我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也为几位的教学成果所深深折服。更加认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意义。
4.
九月开学季,也是台风天,我开始怀念老师在雨天让我在课室里高声朗读的日子了。
下午买了个冰淇淋,环顾四周没有垃圾桶,虽然没有人看到,也是一如既往把纸皮捏握在手心里,一直走了好远好远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丢,因为我想起母亲说的两句话。
“不要随地乱丢垃圾。”
“重要的不是在人前你是谁,而是在人后你是谁。”
教师节快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