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年轻时,父亲被庸医所害,因此他立志成为一名良医,拯救中国民众的健康状况,为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贡献一份力。
因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他东渡日本,只为学习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回国后好拯救更多看不起病的国人。没想到,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希望。他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不仅如此,在一次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那一刻他看到周围其他的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这个画面使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他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他要用文学唤醒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他开始大量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积极筹办文学杂志,日夜撰写反映国民性的文章。他用笔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使这个国家不再麻木无知。这支笔成就了鲁迅,也成就了他的梦想。可在拿笔之前,那把占据了鲁迅整个青春时光的柳叶刀是白学了吗?
并不!如果不学医又怎会如此清醒地认识到国人究竟病在哪里?如果不学医,又怎能亲身体会到“东亚病夫”的耻辱?如果不学医,中国又怎能出现一位如此伟大的思想家?
其实这条看似弯路的学医之旅,才是鲁迅先生达到理想高峰最快捷的那条通道。
正确的领悟往往在走过弯路之后,正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明明可以一个筋斗就取到真经,但佛祖却偏偏让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因为唯有经历过曲折的弯路,才能领悟到佛经的真谛,唯有那些弯路才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师徒四人。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又怎能辨清你要的方向。”
m人的不凡从不会命中注定,它们大多来自从前经历的累积,所以人生并没有白走的弯路,而你脚下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