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醒悟:不再喂养他人

在森林里,有一种专门吸食白桦树的汁液为生的啄木鸟;

但是这种鸟从不给树捉虫治病,甚至为了吸食更多的美味汁液而掀开白桦树的树皮。

最后,白桦树把汁液都喂养给了啄木鸟,自己却枯萎了。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活成了白桦树呢?

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是多管闲事;

耗尽能量以为在拯救一个人,最后得到的却是被辜负;

不断地施舍,最后却变成了别人的理所当然。

最终,筋疲力尽,心若一潭死水。

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人生善恶悲喜,全在自己。

历经千帆,最终才明白,人最聪明的活法,便是不去喂养任何人。


01

不损耗自己的能量去滋养别人


法兰克福大学有项研究表明:

每个人自诞生之初,便携带着一份独特的能量储备步入这个世界。

在人际交往的广阔舞台上,这能量的流转与互换构成了关系的本质。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不断以损耗自身能量为代价,去滋养他人,那么,这样的关系或许值得你的深思,并考虑适时断开。

作家李刚说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老家有个亲戚,被查出疑似癌症。为了做进一步检查,这个亲戚去了北京。

当时李刚也住北京,出于同情,他便让亲戚住在自己家,想着帮对方省点花销。

没想到,在等待检查结果的短短几天里,李刚却感觉自己的精神受尽了煎熬。

因为这个亲戚的嘴里,永远只有抱怨和诉苦。

她频繁地向李刚诉说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比如工作不顺心、丈夫太无能、家里又穷自己还得了这个病……

一开始,李刚还会耐心开导她,可时间长了,李刚也变得负能量爆棚,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恶意。

甚至在工作中他也会变得烦躁,把好好的事情做得一塌糊涂。

李刚意识到,这一切的改变都发生在这位亲戚来之后。

于是在检查结果出来,显示没有大碍后,他就立马将亲戚送回了老家,他的状态才逐渐调整过来。

社会学中提过一个“泡菜效应”。

指的是不同种类蔬菜,泡在同一个缸里腌制,时间久了就都会浸染同样的味道。

人和人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

向负能量的人伸以援手,便是在给自己招惹灾祸;用自己的能量去喂养他人,无异于自讨苦吃。

他们会如同水蛭一般附着在自己身上,慢慢吸走能量,让我们变得跟他们一样颓废堕落。

及时将自己抽离出来,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能量,不被他人所左右。


02

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改变别人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是什么?”

有个回答点赞量很高:只筛选,不说教。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纠正别人到头来只会伤人伤己。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与其因期待对方改变而伤神,不如让别人永远做别人。试图改变别人,不如调整自己。

作家贝克特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当我们试着去改变别人,或者要求别人怎样做的时候,八成是在自讨苦吃。”

深以为然。

人与人之间,最高级的相处是让彼此舒服,而纠正别人,往往会打破这种平衡。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古时候,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京城里隔天就会飘起鹅毛大雪。

有一家酒馆生意特别好,而酒馆门口,常常有个穿着破败不堪的年轻人蜷缩在角落,冻得瑟瑟发抖。

酒馆老板是个热心肠的人,见他是个外乡人就好心地提醒:年轻人,何不帮人拉货讨个生计,好度过这难熬的冬天?

年轻人看了他一眼,低头不语。

后来,老板见年轻人依然时常躲在角落避寒,只是偶尔讨来些食物果腹,以为上次劝诫时太过小声,对方没有听见。

便又大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年纪轻轻何不找个营生养活自己?”

谁知,年轻人听了怒怼道:“我堂堂读书人,怎么会屈身去拉货讨生计?”

老板立马纠正他:“到了如此穷困潦倒的境地,还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你理应先解决生计,再找机会博取功名。”

谁知道年轻人不但不听,反而怪老板多管闲事。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二人便吵嚷了起来。

吵嚷声越来越大,酒馆内的客人都觉得十分扫兴,便纷纷离开了。

老板这才后悔不已: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本以为是好意,不料别人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因此耽误了自己的生意,真是得不偿失。

有句话说得很对:“世上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造化,认知不同,命运各异。

我们不能要求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的人,都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行事。

毕竟,每个人的三观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执于一念企图改造只会徒增烦恼。

所以,请不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去改变别人的观念;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去更改别人的剧本。

成年人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一旦曾经与我们同路的人,选择了与自己相反的道路,我们便要学会转身离开。

否则,会在追逐别人的步伐中,失去自己的方向,并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03

不滥用自己的善意去拯救别人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到朋友有难,你就自顾自插手,想要帮对方渡过难关;

看到父母省吃俭用,你就苦口婆心劝告,想让他们对自己好一点;

看到伴侣没有上进心,你就整天逼他改变,想让对方成为你期待的那种人……

可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你既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让彼此产生嫌隙。

如果你现在也处于这样的状况中,那说明你已经陷入了“拯救者思维”。

你把自己设想成了一个救世主,以为自己多给予,多付出,就可以救他人于水火。

殊不知,执着于拯救他人就是一个错误,因为最后不仅拯救不了他人,还可能牺牲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受助者恶意”。

意思是说,当对方的认知层次低于你,你越是帮助他,越会滋长他的恨意。

你对他越好,他反而会觉得你软弱,骑在你的头上欺负你。

人性便是如此,升米恩,斗米仇。

善良喂不饱贪婪,爱也填不满自私。

盲目去拯救一个恶魔,自己可能也会被拉进深渊里。

曾看过这样一条视频。

一个10岁小男孩为了照顾好吃懒做的父亲,整日在街上乞讨。

有位爱心博主得知了他的遭遇,便打算为他提供帮助。一番考察过后,博主发现小男孩不仅撒谎、偷盗,还满口脏话。

可博主不愿放弃,仍旧带他去检查身体、给他请家教,试图将他拉出泥沼。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博主失望地发现,小男孩的恶劣行径丝毫没有改变。

他依旧充满戾气,甚至在明知自己有传染病的情况下,还朝着博主的饭菜吐口水。

眼看着事情越变越糟糕,博主打算及时止损。

就在这时,小男孩做了一件令所有人发指的事。他偷偷跑去警局,对警察说自己被博主拐卖,经常吃不饱饭,动辄还要挨打。

博主在他的描述中,俨然已经成了十恶不赦的人贩子。警察当即展开调查,可最后却发现,博主才是那个被冤枉的人。

为什么小男孩要撒这种谎呢?

在警察的追问下,小男孩终于开口,说自己知道博主要走,但不想让他白走,所以要讹他一笔钱。

得知真相的众人大为震惊,博主内心更是五味杂陈。

视频的最后,博主坦言说:“执着于拯救他人就是一个错误,即便是上帝,也救不了所有人。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好意。

对方若不懂感恩,你的帮助就是理所应当;对方若心智不全,你的同情就是瞧不起人。

如果你执意去拯救错的人,就会被他拉入深渊,与他一同沉沦。

更何况,个人有个人的因果,他人有他人的命运。

放下助人情结,是对他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阿德勒曾说:“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是不能强迫马喝水。”

马渴了,会自己低下头,张开嘴喝水;人若想成长,也会自己觉醒,寻求改变。

所以,别再消耗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去喂养别人。

我们要做的是,把目光从别人身上收回来,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当我们把有限的能量全部用来滋养自己,才能向上生长,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守好自己的能量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一定的能量储备来到这个世界的。如果守不好自己的能量,去随意干扰别人或者让别人干扰自己,都会使能量流失,让自己变得疲惫不堪。所以收回自己的能量,尤为重要。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学会把自己的心和念头收回来,不发生能量纠缠,让心静下来,专注于当下,能量便能慢慢回来。

首先色彩心理疗愈师会引导我们运用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被外界困扰所产生的情绪根源;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感受自我,认可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心理边界,同时收回放在别人身上的注意力,专注当下的美好,这样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积极的力量。

当我们能量充足时,我们便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能掌握命运的主动性,吸纳更多的正能量,体验内外富足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