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贾郑婧
这个思考,起源于看了遍文章,是一帮搞流媒体音乐产品的业内人士,说中国听众来来回回就听几万首歌,甚至更少…… 这种腔调实在就还蛮似曾相识的。就像本人在拥有一家唱片公司是什么感觉?每天的工作是怎样的?这个问题里的回答一样,怎么感觉‘做的音乐不好“就赖”群众根本不爱听音乐!“的搞音乐的那帮人,又跑去搞流媒体了………………
扯远了,之前那篇个人思绪整理《从虾米网新加的“IM”说起》,就流媒体音乐的点评——推荐机制,说了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具体到:产品如何设计,频道怎么分,层次感怎么规划,动线怎么安排等等,一定是产品经理同学和工程师同学感兴趣的话题。这一切的初衷,都在于思考如下问题:
”评判一套’点评-推荐机制‘好与坏,在于在这套机制下,是否各种音乐都找到了各自合适的目标听众。就像大自然的运作那样。这道理搁婚恋中介网站说更形象……“
鉴于看了开头说到的那篇文章,这种个人思考没法不把镜头从这些细枝末节稍微拉远一点,让我们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看看产品,或者说该产品的公司,其战略问题。毕竟,有了战略,才谈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产品。
注意,以下都是原理性分析,不批判任何流媒体音乐产品,不批判任何公司。
进行原理性分析,那么必须先设定一个讨论环境、设定几个不变量——
我设定的环境是:
一家巨头型(大曲库+点播式+交互型)流媒体音乐(可以想象成QQ音乐、百度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等),其曲库是百万级别(本来想说千万级别,但国内貌似到不了这量级),但群众听来听去永远就那几万首歌。
下面开始分析:
一家巨头型(大曲库+点播式+交互型)流媒体音乐,若曲库是百万级别,但群众听来听去永远就那几万首,那对于该公司来说,版权资产的利用率之低、闲置率之高,还是令人发指的。这就产生悖论:如果几万首就能满足群众需求,何必买那么多不能带来价值的版权资产,任其闲置呢?这不是浪费吗?
当然,巨头之定位,“大而全”似乎是必然选择。论曲库,pandora 100万左右,beats music和spotify都是2000万朝上,对于国内巨头,类比对象是spotify,spotify的版权资产利用率必然没那么低,财务独立的公司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浪费的事。但是,其中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欧美听众素质较高音乐品味较好吗?
为毛spotify的2000万版权资产就能得到高效的利用?(我对其”高效利用“的推断,在于其1,与国内同行相比,较高效;其2,公司财务独立,运营尚算健康,为”生存“奔波,不至于烧钱买版权,结果大多闲置)
运营一个大曲库来换取价值,跟运营一个国家无比相似。在大曲库基础上,组织专家建歌单(美帝如beats music,国内如刚上线时的网易云音乐)就像计划经济,对于小白用户听歌而言是高效的,但对于版权资源的使用效率必然是低下的。
-------------------------- 殊途同归---------------------------------
说到这里,好像有种奇妙的殊途同归:
”评判一套’点评-推荐机制‘好与坏,在于在这套机制下,是否各种音乐都找到了各自合适的目标听众。就像大自然的运作那样。这道理搁婚恋中介网站说更形象……“
“版权资产较高的利用率,较低的闲置率”
满足前者,自然会满足后者啊!鉴于听众实在太多元,音乐也实在太多元,那么“合适的音乐找到合适的听众”,必然会提高“版权资产的利用率”啊!
而鉴于音乐是个完全个性化的消费,那么如果满足了后者(提高了版权资产的利用率),前者(合适的音乐找到合适的听众)必然也会得到极大满足啊!
那么此时,战略层面的设计,与具体产品的设计,就高度统一了。
事物的进化:
国内的网易云音乐/多米音乐/QQ音乐等进化到发动群众力量UGC歌单,相当于在大曲库这基础上(于国家而言,就是在这土地矿产河流等等资源上),产生了原始的生产和交换,相比于组织专家推荐、专家建歌单这种——专家决定听众听什么的“计划经济”,这已经是解放了巨大生产力。对于一家巨头的曲库,版权资产利用率,在这个阶段必然是上升的。
而国外优秀同行——spotify,在UGC歌单的同时,开放版权资源平台(中国电信之类也类似),内嵌的那些app就像种类繁多的企业,由各种企业重新组织版权资源形成各种细分的新服务,比如榜单、古典音乐、媒体鉴碟等,相比组织专家建歌单的“计划经济”,这种“市场化”于群众听歌于版权资产的使用效率,必然都是高效的。
“开放平台”的好处,就不用我在这里啰里啰嗦了。
但是,国内的流媒体音乐产品,就一定要学习spotify吗?
学习,也要分在哪个层面的学习。譬如“生产力”跟“生产关系”之间的纠缠,就决定了,如果你是几百万曲库,那么几千万曲库的“做法”就不一定适合你;譬如你主要还是给境内听众播放华语音乐,那么以英语为主流的针对整个英语世界(乃至不排斥英语的世界比如中日韩德意法等)的“做法”,也不一定适合你。凡此种种。
国内的产品,不一定非要搞成开放平台,不一定非要内嵌app,但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战略是怎样的,具体到产品怎样设计,这些问题想通透后,同样是达到“版权资产较高的利用率,较低的闲置率”和“各种音乐都找到了各自合适的目标听众”,简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是创业,还是创造一个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新服务,其实都是在万千线索中,寻找那些被掩藏起来的、不那么明显的、别人都没有发现的——必然性。也许能总结为:商业的逻辑。而简单粗暴抄模式、抄产品,则比较情智双残,是个碰运气的游戏。
----------------------------- 顺便说说的分割线-----------------------------
顺便说说“流媒体”与“下载”
流媒体的“按需买”vs数字下载“包终生” ,一个用户一辈子下来,指不定哪种花钱更多呢。但肯定的是,内容创造方(即卖方)等不了一辈子这么久。。。。谁都想尽快收上钱来。
正是因为付费方式、使用方式、享用方式的不同,数字下载跟实体唱片双方之替代关系远大于互补关系,而流媒体音乐跟实体唱片(也算上数字下载)双方则是互补关系远大于替代关系。
国内巨头们(比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是“流媒体”+“高品质下载”的配置,也不知道是歪打正着,还是有意为之,对于一个巨头,如此配置逻辑倒是对的。赞一个。(需要补充的是:若没有“下载”功能,只是“流媒体”,也不能判定为路子不对。那是另一种产品形态,另一种商业模式,比如pand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