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不能安住,有一些思绪和心念起伏不定。下午从医院回来看时间尚早,到图书馆呆了几个小时。
印光法师的《论儒学》让我的心逐渐安定下来,在工作人员“抱歉清场了”的柔声细语中我才惊觉已到了下班时间,办了借阅手续匆匆下楼。
现在阅读和音乐都偏重于跟佛教有关,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了《故道白云》和《指月录》(上、下)。仿佛因着学佛,一些相关的书籍和音乐就自然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于是自然的去读去聆听。
今天也是如此,在那一排马列哲学专著的书堆里,印光法师的《论儒学》就那样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等着我,我也自然的抽出它坐下来放空自己开始阅读,这样的相遇没有理由又似乎早已注定。
印光法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家之前先治儒学并批驳佛教,后幡然悔悟,21岁出家为僧,弘扬佛法又兼摄儒学,提出“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的儒释交融兼弘、儒佛双美的新教义观点。
在回归儒教原典,注重实理实事上,法师认为当下好多人在修持的下手处和认识论上,错误的解读了经典。法师在《格物致知确解》里面阐明:“此物,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惜后儒不察,以物为事物,以知为知识,则是以根本之根本,认为枝末之枝末;又以枝末之枝末,认为根本之根本。不但不得入圣人之意,亦乱圣人之文。由宋儒误认物为外物,故后儒只云诚正而不提格致,以自命得圣人心传者错解之。致圣人教人修己治心之道,晦塞不彰,可不哀哉!”从这里即能看出法师对于圣贤心法和修身功夫都有十分精准的论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面对儒佛悉衰的大环境,印光法师主张儒佛交融,以佛摄儒。他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这样说:“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非但体一,即用亦非有二也。此实也,所云佛化之儒宗,不过表示其实而已,有何不可?”
短短几个小时,捧着法师的书,心由不定到安住到欢喜,直至忘了时间,抬头已然黄昏时分,窗外阴雨绵绵,流动的车流,繁华的街景,躁动的磁场搅动着很多来来回回不停穿梭的茫然生命。(20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