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朱熹的印象改观了,后人称之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当之无愧啊。之前看书人们为了尊崇王阳明往往贬低朱熹,其实往往都是各有各的逻辑。
2.宋明理学,一条程颢到程颐,然后到朱熹;另一条程颢到陆九渊,再到王守仁,然后转出泰州学派到罗汝芳。学问传承是这样子的。
3. 关于阳明心学不得不多说一些,阳明的“格物致知”比起朱熹的“格物致知”范围要小的很多。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穷尽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而阳明的“格物致知”仅仅在于自身的修养。朱熹认为内外都很重要,自身的修养要研究外在的道理也要研究。阳明很典型是内本外末。注重自身修养,对外物反而有所遗失了。他说:“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
4.陆九渊,王阳明是天才人物。心外无理到了明末也被人所诟病,算的上是心学的流弊,大家都喜欢说万事万物的道理自己都明白,就在自己心里,而不愿意踏踏实实做格物致知的功夫。认私欲做良知也多了去了。毕竟道理就在我身上这话听着舒服,而踏踏实实格物穷理可就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