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时不时就被大雨冲刷一次的泉州,在今天难得的放晴。
下班走出办公楼已是六点二十,依旧能感受到夏天午后的闷热,行人大都已经换上了夏装,这又让我不禁的发了感慨:现在穿的如此凉爽,若到了七八月可要怎么活呢!况且泉州的夏天又很漫长。
终于没有下雨的今天,使得我有了难得的好心情:晚上是该下厨一次了!
其实说的好听是下厨,说的正确呢!是做饭而已!再精准一点就是:填饱肚子!
没错,我并没有厨艺!有的只有年轻一些时候留下的填饱肚子的方法!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的煮、炒、调凉菜而已了。
原谅我,厨房一直以来是我抵触的地方,只是出门在外,口味变得有些刁钻。就算自己再没厨艺,做出来的还是香,也算尝到点熟悉的家乡味道。
若说一个人喜欢或习惯了在别的地方生活,已不再占用太多的时间挂念那个地方,慢慢的融入到新的地方,成为新城市的一分子,生活习惯改变。可,一定有一样改变不了,那就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口味,最忠诚于那个地方的还是我们的胃。
不只是我一人,这也是我从很多朋友那里得出的讯息,就算离家乡再怎么遥远,时间再怎么长久,我们的胃都忘不了那些熟悉的味道。
满足胃,我们义不容辞,不敢怠慢!
正如胃对与人类有重要的作用。家乡亦对我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童年!
手中攥着一把小葱的我,一边拽掉干枯的葱叶,一边任由思绪飞回了家乡,飞回了小时候。
小蒜头(家乡叫法,实则我实在分不清)!我好像去田地里淘过它。”
不记得那时多大,不记得是谁提议的。模糊的记忆里:在别人家的田地,在旧小学后面的平岭上,有男有女,还有小工具,具体是谁、是什么,完全没了印象。
只记得目的是挖野菜、挖小蒜头(与小葱的头极其相似,很可惜,无法考究对比)。
记忆中有些对话呼之欲出,可也仅仅是假象而已,只有模糊的画面,想要看清也无办法,着急亦无用。我太想要记起来了。
最后我的收获一般,但也辅佐了一道菜,当然有满满的成就感,不,应该是说:终于为父母做了些事呢!小孩子就是这样,小小的力量总想要大大的成就。
但是,那道菜具体是什么来着?sorry!
也许,这段记忆微不足道,但至少也证明了农村长大的我们的确和土地走的很近:农民家的孩子嘛!
(不想吹嘘,我们的确比城中孩子更懂事与珍惜粮食!我们目睹过庄稼的成长与遭受的天灾,深刻的明白粮食就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虽然如今时代变了,但那时留下的品格我们始终烙印在身。)
真的想念与那些小伙伴们一起制造的回忆,就是不知还有几人记得呢,是否也像我一样模糊呢。
这样吧,下次聚会,我可以拿出来寻寻,要是有人留有碎片,那拼在一起不就清晰了一些吗!记忆便又回来一些。
挖野菜,这还不算什么。那时候,我们在满身是刺的酸枣树间摘过野酸枣,爬到树上摘过桑葚,一起用杨树枝做小笛子,还喜欢自然界的指南针(它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了,庆幸我们的童年有这些有趣的植物)……
一定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回忆,只是时间久远,记忆被封存。
可我一直相信一件无法用语言解释的事:人在过了一个年纪后,那些失去的记忆又会重新回来,若问我为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心若美好,美好的记忆就会耐不住寂寞跑出来!
童年,是你我最可爱的时候,保持可爱,那些美好一定会再次回来!
重温,除了怀念。还有因为它们,以后我们会过得更好!
油锅已热,小葱下锅,即将成就一道美味!那是有着家乡味道,有着爸妈饭菜味道的美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