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费曼学习法》(2021第28本)
【阅读时长】1天(0.5小时)
【阅读进度】21/208
【内容梳理】
《费曼学习法》这本书封面上红字内容“用输出倒逼输入”非常吸引我的注意。
回顾起来,我自己的学习其实就是从输出开始的。
当时我想要尝试写作,但发现打开文档我什么都写不出来。那时我想的是,如果想要写作,那么就必须让自己先养成“写”的习惯。于是我开始了每天至少1篇随笔的练习,多的时候可能能写上2篇,每篇字数少的1000+,多的可能会到3000+。
刚开始的时候很顺利,我每天都有内容可写,写的东西其实都是我曾经的一些印象深刻的经历。由于自己能够记住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约半个月后我就没什么东西可写了。
当自己的大脑都被清空以后,为了让自己能够把“写”的习惯坚持下去,我知道自己必须要输入了,读书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这也许就是我“用输出倒逼输入”的运用。
封面上提到的“输出思维”和“简化思维”也让我有些共鸣。
对于我来说,输出方式主要是写作,通过像这样写读书日记,梳理自己的理解,写完之后往往对书中的印象就深刻很多,并且不容易忘记。现在我也在尝试通过视频分享、线下讲书的方式整理自己对书籍的认知深度,自己理解是一回事,教会他人理解又是一回事。
所以我在输出的过程中,经常会思考一些视觉画面,用来形象的解释我的理解。
前天在领读人的内训活动上,我分享了自己对于于学习这件事的比喻:我们都在地表上行走,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知识碎片,当我们找到一个相关的知识领域开始深入学习的时候,相当于就开始在向地表之下挖坑,不断地挖不断地挖,挖到最后我们竟然找到了深埋在地表之下的水源,而这个水源连通了所有的坑洞,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坑进入到水源,然后去了解其他的坑里究竟有什么样的东西。
我想通过这个比喻表达的是:找到一个领域不断深入地学习, 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它的内在本质,而这个“本质”实际上不管放到哪个领域都是共通的。这就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认知模型”,当你的认知模型通过不断地学习打磨逐步完善之后,就可以运用这个模型去学习其他不同领域的知识。
当时分享完这个比喻之后,小伙伴们都觉得非常的形象,她们也很容易就理解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其实也是“简化思维”的运用。
前言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新的事物并非无中生有凭空的出现,而是建立在大量的旧事物的基础上。就像一则物理学原理:物质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知识也是如此。我们的大脑将旧的信息或知识串联、拼接起来,组成新的概念、理论和信息,再传递到负责记忆和行动的部门,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或知识。
大脑这种富有联想力的运转方式塑造了两种根深蒂固的学习模式:第一,越熟悉的概念,大脑越喜欢;第二,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连接,也是大脑的特长。”
如果总是运用第一种学习模式,会使得我们对新知识的创造力受到抑制,我们总会刻意地寻找一些旧解释,回避那些新奇但有效的观点。而输出能够激励我们更多的使用第二种学习模式,突破旧知识的框架,得出有价值的新知识。
在第一章节里,作者首先提到了传统学习的特点:第一,以输入为主;第二,教条主义;第三,标准化应用。
这里并不是对传统学习的批评,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两面性,对于传统学习也是一样,既有优点也会有缺点。
比如说“以输入为主”,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它的优点在于短时间内可以积累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它的缺点在于留存率低。“教条主义”也就是老师或者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优点是节省接受知识的时间,缺点在于屏蔽了其他的可能性,缩小了自己的视野。“标准化应用”也就是“生搬硬套”,优点在于可以快速高效的将学到的只是落地,缺点在于容易缺乏变通,换个场景就无法运用了。
而费曼学习法能够为我们提供三种能力:远见、穿透力和智慧。
学习,不是只是存储的较量,也不是学位的竞争,究其根本是思维方式的比拼。
有关于费曼学习法,书中提供了四个关键词,并且提炼了五个步骤。
四个关键词是:Concept(概念)、Teach(以教代学)、Review(评价)、Simplify(简化)。
五个步骤是:确立目标、理解目标、输出、回顾、简化。
费曼学习法的优势有三点:
第一,好的思维需要正反馈;
第二,输出加快思考的成熟;
第三,让思考可以量化。思考量化体现在六个方面:方向、归纳、验证、反馈、简化、吸收。
【阅读感想】
上周参加领读人的拆书内训课,主讲老师讲到了《费曼学习法》这本书,正巧上周我在线上参加叶小鱼老师的文案变现体验营,就把《文案变现》和《费曼学习法》这两本书一起买回了回来。
昨天刚看完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在一堆书的诱惑下还是选择了先看这本《费曼学习法》。
刚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以为是一本外国作家所写的工具书,今早把书捧在手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并不是。
倒不是说我对中外作家有什么偏见,可能是有一种思维定式在里面,所以在看到书的标题的时候就让我产生了一些固化的联想,倒也是一个打破思维定式的小契机。
从我去年12月开始了主题阅读“如何高效阅读”和“如何做笔记”以后,阅读过程中,就引申到了“如何学习”这个内容上。
想到“如何学习”这个内容的时候,我自己也有些惊讶,因为我曾经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善于学习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不善于学习,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知道这个点我也没有想到要去学习一些学习的方法,我认为这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所以当我了解到原来做笔记也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尝试,那么学习的方法自然也有方法可以学习和尝试。
《费曼学习法》可能是我看的第一本有关学习的系统方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