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恰恰天蓝
这本书注定会成为一本极具争议的书,全书洋洋洒洒约700页,50万字,因作者引用和涉猎学科极广,又是以相对全新的视角阐述如此宏大的命题,估计认认真真看完的会是少数,能透彻理解就更难了,我也只能谈自己极其浅薄的认识。
一、源起
当前,中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抉择时刻的重大关口,何去何从?怎么办?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极其关键。《枢纽》一书重新解释了3000年中国史,目的是希望国人形成正确的、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希望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为世界秩序的建构者甚至引领者,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二、假说逻辑脉络和几个关键点
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是认为一种理论是否科学的一个出发点,而「解释」现象是「预测」的前提,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解释框架,我将其归纳为:地理决定财政、财政决定文化、文化决定历史的演变过程的框架假说。
地理决定论,地理的差异使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不同历史。从对内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多元复合体系;而从对外的角度来看,中国又是一个世界当中海洋秩序跟陆地秩序之间的一个枢纽。为什么中国有能力担当起它的这个枢纽地位呢?就是因为中国内在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中国内部既有大陆的一面,比如咱们的西部地区,也有海洋的一面,比如咱们的东南沿海地区。使得中国可以同时嵌入在海洋世界和大陆世界,内部同时具有多元属性,才能构成连接两个世界的枢纽性的存在。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共同体,这种超大规模性体现在其广阔的幅员与巨量的人口上,超大规模性注定中国只会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而不是因变量。如今,时机终于到来了,这个时机主要体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一点上。于是,「中国因加入世界秩序而崛起,世界秩序将因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国家的加入而被重新定义,而中国也将在此过程的精神自觉中被反向地重新定义。「历史行进到如今,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终于有了合题的可能性。因为,「归根结底,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历史民族,决定了,世界的自由将以中国的自由为前提」。
正是这样的超大规模性,使得中国的体量最够大,能够担负起这样一个世界海路枢纽的功能,能够担负起这样一个责任,有这样的能力。
三、感想
这本书本质上来说是一本重建史观的书,史观是什么呢?史观相当程度上就是要给你提供更多的脑洞,要帮你刺激出更大的想象力,并且通过更多的脑洞、更大的想象力,使得你可以发现过去你所熟视无睹,从来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新的事实。于是你对于世界的理解也会出现全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