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各篇文章本是分离的,其内容则贯穿着统一的观点,主要讨论了两对关系:阅读与写作,内容与表达,后一组关系又能体现在前一组之中。不过总体上看更关注写作这一方面。)
语言的运用有内外两个方面,有书面和口头两个途径,具体来说便粗略地分成:倾听、阅读、讲话、写作。
语言通过修辞和语法形成表达,这是文章的躯壳;内容直接或间接源于生活,这是文章的灵魂。(其实文章也并非简单的二分法就能解析得清的)内容与表达的成型过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文章写作的顺畅与否取决于内容成熟与否,如果内容不能在脑子里先确定好,表达时下笔便无可依据,只能临时硬套潜意识中的存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外在的表达就是内容的唯一体现,有高度重视其每一个细节,重视其形成和修改的必要。简言之,写作的目标在于“说明白”,其前提则是要“想清楚”。
要把想说的东西写出来,或者说把模糊的思维凝聚成形,也非想当然的事。首先应保证真实无伪的态度,不故意失真,这是作文讲话的原则;其次还要通过语法和修辞上的技法做到尽量真实的传达,这更是作者的本分;再次是保证别人读得懂,也就是保证文章符合一般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这是不得不为。
写文章最好做到文笔干净(论说文故应以干净为佳,但作文不尽当如此),这便要做到内容上的集中、明晰、条理和表达上的清爽、简洁、明快。其中容易用力的是表达的语法和修辞。语法使人说得对,修辞使人讲的好,虽是交流中自然形成的约定,却必须经过学习练习才能保证用的正确。在汉语的写作中应尽量使用短句,有意识的体现汉语写作中意群间的飞跃,少用复句长句和关联词;还应避免啰嗦重复,只要不影响意思的传递,则不必要的语句应尽量删除干净。
相比于表达,写作内容处理更加重要,也更加难以把握,这里简要说一下其构思的几个步骤。首先要意识到的是文章不是无所为而做的,有不得不做的背景,所以写作的起点是情境的揣摩和意图的分析,为文章定好基调和方向。其次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文章立意,解决写什么,从什么角度写的问题。在此之前,情境和意图都是模糊、具体的,经此环节就变成的确定、形而上的。接下来便开始搭建文章结构,进行说明或论证,解决文章怎样写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最后才是表达上的完善,走到作为一个工程的写作的终结。
写作是一个人内心世界输出的体现,承担输入职能的是阅读。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间接经验的积累,因此不应是泛泛的浏览,而应力求真正的理解,注意其思路的展开,然后判断其内容的对错,借鉴其表达得失只是顺便之举。这就要求面对一篇文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坏在哪里为什么坏。对别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批评,对自己的作品更要在批评后能进行修改。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是当今普通人必需的能力,要把技法内化成自己的本能和习惯,需要进行刻意的持续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