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50岁的那年,到城里来帮我照看儿子。母亲的到来解决了我们日常家庭生活的所有问题,我不再因为孩子没人带或是孩子生病的事而牵肠挂肚了。我得以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日子久而久之,却发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之多远甚于往日。
我想家里一定是住了一只爱吃袜子的小狗,可是家里明明没有养宠物,否则怎么解释母亲每次洗完衣服,都会不见几只袜子?更神奇的是,袜柜里剩下的每只都不一样。孤独的找不到另一半的袜子,好像眼睁睁看着那些形只影单却没法把他们凑成对的男女朋友,让人无可奈何。原来是母亲每次在阳台晒袜子的时候,从不夹紧,我家住6楼,风一吹,就把袜子给吹走了。每次总是交待母亲,买了那么多夹子,一只袜子夹一个,不相信它会自己跑掉,母亲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我都是这样夹的,还比划着给我看。到后来我也变得没脾气了,也拿母亲没办法。算了,袜子,从此以后都买花色一致的。
自从母亲来到家里以后,我是天天早餐白粥配青菜。每次,交待母亲早餐换换口味,可以吃吃面包配豆浆牛奶,她虽然满心答应着,第二天的早餐依旧雷打不动是白粥。那个时候,我真被她烦死了,看着餐桌上盛着冒着烟的一碗粥,我看着上班来不及,跑着逃掉,口里还在气呼呼地说着,怪母亲这么不懂得体贴女儿。母亲却说:“我吃了一辈子的白粥了,吃习惯了”。母亲的话听起来倒是娓娓动听。最苦大仇深的是吃母亲做的菜,佐料盐巴下手心是很重,我一再跟母亲说,吃多了盐对身体不好,母亲却一直说,没有呀,我煮的时候才放那么一点点的盐。
记得渡边淳一说过一句话:“女人三十岁以后,一股倔强就油然而生。比起迁就一个人,更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习惯被打破。”
也是,母亲一辈子按自己的逻辑习惯生活得好好的,对她来说,作为她的女儿,我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余波未断,就已经不由自主再次掉了窠臼,永远是老麻烦刚消停,新头绪又登场。50多岁的母亲,执拗得坚挺,于是,我知道,要想跟母亲传递自己的意图,和风细雨才是明智之举。我收起了自己的急切,但内心并不真的愿意照单全收,我只是很清楚我不能变成另一个固执的母亲。
在我还在跟年龄做游戏的时候,母亲,已经坐着时间的列车奔到了她的65岁。猛然间发现母亲老了,也变了,变得和蔼了,65岁的人,终于对我这个女儿,开始有了妥协,我们可以面对面坐在一起清松地聊家常,任何一件芝麻大的事情再也不会在我面前絮絮叨叨了,在生活中也能慢慢接受我的意见来操持着跟她之前相桲的家务琐事。或者是我也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执拗的自己了,母亲过着过着,耳朵也开始变软了,似乎什么样的春风都可以往耳朵吹一吹。
当我又一次在饭桌上开口跟母亲说我明天早餐想喝豆浆时,母亲赶紧起身去浸黄豆,一边忙活一边问道:“豆浆是配油条或是面包?”……对于母亲的转变,我突然间变得伤感起来,我站在自己40岁的台阶上去看65岁的母亲,发现母亲真的老了,她已放下了固执。但我仍然想着母亲的当年,与我现在的年纪遥相呼应的当年,一切的一切又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