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还好,我哭过几回。
哭的原因,却很小家子气,不说了。
有时候,羡慕以前的人,工作,包分配。结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为没有选择,也就少了选择的麻烦。
这是我的懒人思维。其实,选择时费些麻烦,以后的麻烦会少一些。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上比较好。
今天读《聆听:外语界前辈的声音》,也有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
机会,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及时把握。忘记教授名字了,他在被派出国学习,到达澳大利亚的一个学校后,发现没有相应的专业。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便主动给悉尼大学的韩礼得大师写信,表达自己跟他学习的意愿。韩教授同意了,这位老师也成为韩礼得教授的得意门生。
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地基不稳,房子就容易倒塌,做学问尤其要打好基础。打基础,就是要把最基本的知识牢固掌握,把最基本的练习训练到位。就英语学习来说,对着镜子练发音、背单词、背句型,是最基本的。
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但是,老师对学生,不能迁就,不能跪着教书,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共同形成严谨的学风是必要的,《院士思维》里,许多院士提到恩师或母校的时候,都说到“严谨的学风”。
不要老想着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要去想自己有没有配得上想要东西的能力。因为时代不同,《聆听:外语界前辈的声音》里有的教授没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但是他本人的成果已经说明自己的学问深浅了,学位并没有影响他的发展。“学外文这件事,全靠自己。”教授没有在学校继续深造,却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这让他成为外语界的佼佼者。
最后,引用书中引用的话:“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就像明天要死了一样活着,像生命会永恒一样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