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这本书看完了,他是朱鼎文老师结合家庭系统排列的一本书,从书中收获了很多东西,那么就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我来写写读后感,书写其实也是帮助自己加深印象。
一:关于生命的5大法则。
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流动法则,这生命的五大法则。揭示了生命存在世间的奥秘,你生活的好不好,看看是否尊重这五大法则就知道了。
自己是第一次这么全面的了解到,以前总觉得生命很多东西不知道做的对不对,总觉得自己缺少一些准则,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的界限感吧。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的一些规则。
文中特别提到了:什么是成熟的爱?
就是能回到自己的序位,尊重家族系统中所有成员的爱,遵循“生命五大法则”的爱。
生活中我要跟经常给自己提个醒,我是否尊重家庭系统中的所有成员了,我是否遵循生命五大法则?
二,关于需求
需求分为了人的需求,系统的需求,灵性的需求,周老师非常清晰的做了划分。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去圆满这三大需求。
回顾我自己以前的人生中主要都是关注自己的需求比较多,对于大的系统没有那么多的关注,现在看来都是先活在自己的欲望和匮乏当中。当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系统上了。
我不关注系统这并不说明它不存在。而且它的影响力足够大,它深刻的影响着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系统中的需求又是有分别心的,有排他性的。
如何可以平衡人的需求和系统需求之间的矛盾?
灵性的需求,这个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它包括了更大的慈悲和爱,灵性需求可以平衡系统需求跟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灵性成长的需求是每个人来到这世上的最终目的,即通过经历所发生的一切,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活出真正的自己,与生命大道和谐同行。
三,家族系统排列。
这次在老师的工作坊上,经历了一次小家排,看到能量之间的流动,见证了我们的身边确实有一种能量的存在,人作为信息的接收器和发送器。我们都在一个有信息能量构成的网络之中。
家族中有一些隐秘的事情需要被我们看见; 未被记得的需要我们记起,在心中留有一个位置; 未归位的需要我们去归位,这些都会以能量的方式对我们的后代产生一些影响。
家排过程中也看出来一个规律,在上一代先辈们的一些模式和信念,会非常深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以至于下一代会采取复制的模式来重复祖辈的命运,这时候觉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我们看到了,就是改变发生的开始。
四,孩子的行为情绪疾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几篇讲的比较具体,让我从系统化整体的观念去读懂孩子,更加看到了孩子在行为和情绪疾病的背后可能会有什么原因。
节选对我印象深刻的:
关于情绪的方面,当孩子有较大的情绪问题了,处理步骤有三部分,
第1个部分:孩子是通过积累的事情慢慢学习的,这就是要问我自己,我过去是怎么管教他的,我是否在他需要称赞时称赞的不够,需要处罚时处罚的不明确?
第2部分:也要教会孩子学习管理自己的愤怒,要帮助孩子觉察,当他愤怒的情绪起来的时候,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身体动作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导他在情绪出现之前深呼吸,让情绪爆发之前有一点点平复的空间,而不是马上爆发。
第3个部分:如果孩子有一些莫名的情绪,除了上述讲的部分我们要去探索,莫名其妙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时候可能就要深入到家庭,或者更大的系统里面去探察。可以通过家族系统排列来探索莫名情绪背后的力量,并且找到根本性的解决之道。
以上情绪的部分对我们大人也是适用的。
在【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这章节,“看见孩子不仅仅是看见疾病”,带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我们看到孩子的疾病,不仅是解除孩子身上的病痛和症状,更要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是什么,我们这个家要学到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这次没学会,下次可能还会出现。真正的康复意味着我们与生命运作的法则和谐一致,我们再次与生命的大力量和谐同行。
五: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灵性观。
文中说到作者的父亲啊,当时给了作者一个无限的空间去探索,从来不对他设限,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由,所以作者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勇敢的去探索。
那么反思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诸多的控制,后面下一步我要渐渐的去把这些控制都放下,给到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
同时作为父母,我们是否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是否能够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热情,并且去很好的发挥?我们不仅仅是重心在孩子身上,重心更应该返回到自己身上,只有自己真正的成长,自己找到内在,才能够更好的影响孩子。
这本书真是非常经典,值得反复观看,读后感只是当下给自己有感触的部分。而当我每次再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总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给自己不一样的一些启发。仿佛置身在一个高能量的场域中,带动着自己的意识层次也有所提高。
感谢周鼎文老师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
生命对于我们是那么的美妙,因为我们有生命,我们努力前行,因为有生命,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在蓬勃而出,因为有这种内在的力量,我们奋力向前,但是我们是否停下来看看自己内心,看看自己生命来到这个世上到底会想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