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妈妈常常看着“人家孩子”无限感慨——“你瞧人家孩子怎么那么懂事?”“人家孩子怎么学习那么好?”“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让爸妈省心,我们家孩子那么让人劳神呢?”……等等,等等,在发出抱怨之前,咱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样的“人家孩子”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1
小许同学的“触底反弹”
小许同学是一个活泼好动却又有点坐不住的孩子。上学期因为他的浮浮躁躁不踏实,期末考试成绩刷新了自己的“历史新低”。
爸爸妈妈知道他的性格比较好动静不下来、学习不专心,对于上学期孩子的最终表现进行了反思。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教育有些放松了,特别是对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没有很好的重视,导致他期末成绩下滑较大。特别班主任吕老师同爸爸妈妈进行了耐心的沟通,指出许小许同学的不足之处,也批评了爸妈做为父母只专注自己的工作,没有很好的重视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教育的失误。于是暑期一开始,小许同学的爸爸妈妈就召开家庭会议,进行全家总动员,决心为小许同学的“触底反弹”而共同努力。
暑期里,爸妈特别安排许小许学习书法、茶道、香道和篮球。学习书法、茶道、香道是为了培养他能够静下来做一件事情;打篮球是为了增强他的体质、培养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力求通过动静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他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注意力提高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了。
这学期在教育孩子学习上,爸爸妈进行大分工,他爸爸主抓孩子的学习,妈妈协助配合(专门打下手的)。为什么由他爸爸主抓呢?主要是他听爸爸话,在妈妈面前则会讨价还价。举个例子:作业潦草了,妈妈让他重写,他会说“我今天很累,下次一定会写好”,但下次还是如此;如果是爸爸让他写呢,他会乖乖的写,爸爸不满意让他再重写第二遍还是乖乖的,这就是区别。所以,家里有一个能镇得住孩子的人很重要,这样对塑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很有帮助。
话说回来,为什么在爸爸面前的表现与在妈妈那里完全不一样呢?这点其实很需要妈妈进行再次反思——假如你曾经心软对孩子妥协,那么孩子就会抓住你的软肋,一次又一次地故技重施。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了,在你那里,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你在孩子面前也就失去了威望。
小许的爸爸妈妈下班都比较晚,孩子放学也是爷爷接,再接回家都是8、9点了,所以作业都必须在爷爷家做。这样一来家长的检查和跟踪就尤为重要了。这学期爸爸每天都检查他的作业,不行就重来。几次被要求返工之后,他做作业就认真了,不马虎不应付了。
小许同学这学期时间比较紧张,既有课内作业,又有课外的无线电测向、航模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不能落下,就只有挤压他的课余时间了。以前中午的时候在学校是做家庭作业,放学后就是玩。现在是中午练航模或者是无线电测向,放学后几乎没有玩的时间。
但是孩子还是需要有玩的时候,爸妈在周末的时候会把他放到一个篮球队上玩几个小时,在那挥汗如雨的激烈比赛中,也就把一星期学习压力给释放了。周末的时候还会去参加无线电测向或者航模练习,这些都是他喜欢的,对他来讲也是一种玩,只是把玩换个花样而以。只不过,要保证孩子能够按时去参加诸多的活动,就需要家长付出足够的爱心、耐心与陪伴。
爸爸妈妈认为,航模、无线电,学习了就要参加比赛,倒不是在意能否拿名次,是觉得能够丰富孩子的经历,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历练,增长见识。只是这些比赛无疑又要占去家长的一些时间。所以说,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支持和帮助,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舍得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小许参加了两次无线电测向比赛,虽然都没拿到名次,但他得到了无形的收获,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懂得了好成绩要靠努力。这对他后来航模比赛取得好成绩有很大的帮助。记得航模比赛的头一天,妈妈下班到家,他跟妈妈喊胳膊疼,却还在那里练飞机绕标,还说他一连练习180下了,却还是继续练。第二天的比赛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聪明的妈妈就借题发挥,让他对此次比赛做个总结,跟他谈任何的进步都离不开量的积累,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这学期小许还参加了金鹏科技论坛。从一开始的题目设定,到论文完成,到实践操作,反反复复的修改很多遍,小许也从中感受到做成一件事情的不容易,不管结果怎么,爸妈觉得至少他经历了,对心智的成长也是一种帮助。
这学期小许同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态度认真起来,作业书写工整,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参加了学校的小讲师团,和小伙伴们一起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几次给其他班级的同学宣讲专题小讲座;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成长变化都是小许同学在家校密切配合帮助下,不断努力完善自我的结果。
2
在“比赛”中磨炼成长的小柳
小柳同学从小和老人一起生活,自然受到特别的宠爱,再加上上小学之前,爸爸妈妈都比较听信快乐童年的说法,因此除了快乐的玩耍,小柳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培养。
一上学爸妈就后悔了——现实并非“快乐”那么简单,看着班上的孩子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拼音、认字、写字都已经熟练了,而小柳却学得很吃力,爸妈很是着急。但事实已经不能改变,所以爸爸妈妈决定陪着他一起学,尽管爸妈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小柳依然跟不上大部队。
小柳学习上起步晚,平时爸妈又没太在意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以随着年级的增长,越发感到他的吃力,更是替他着急。爸妈明白,要想追上大家的步伐,要想改掉小柳身上不好的习惯,真的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很大的毅力。
更要命的是三年级时,因为进入了中年级,学业难度与作业量都与一二年级不在一个档次了,原本就因为习惯与能力欠缺的小柳甚至一度厌学了。妈妈知道他的厌学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也努力了,但是离目标总还差那么一点,总是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导致节节掉队,始终跟不上全班的节奏。为此妈妈查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资料,最终决定去尝试另一种方法。
小柳从小就喜欢玩乐高,所以四年级时妈妈给他报了一个乐高机器人班,是想通过他的兴趣爱好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专注力、意志品质等等的培养。就这样,四年级时爸妈不仅给小柳报了学习班还给他报了很多相关的比赛,就是想让他从中感悟些道理。
真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去年“十一”小长假七天,小柳一家只休息了一天,其余时间都在进行集训,因为小柳是第一年打比赛,掌握了方法之后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够在赛场上应对自如,那些天一家人放弃了出去游玩,坚持天天接近6小时的训练。别说孩子了,大人每天都累得回来都不想说话。幸好小柳是个听话的孩子,爸妈告诉他:“这是你喜欢的,而且之前我们都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再坚持一下,也许我们就可以成功。”小柳就这样在爸妈的鼓励之下坚持下来了。
辛苦努力没有白费,继2016年的智能单片机竞赛中小柳幸运的取得了一等奖之后,2017年又通过这样参赛准备的磨练,取得了几个机器人相关比赛的好成绩。
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与财力让孩子学习单片机、机器人,参加这些比赛到底有多大意义呢?
事实证明,正如妈妈最初的出发点那样,通过为准备打比赛而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方式是可以起到辅助培养孩子毅力作用的,尽管机器人比赛不是学习文化课,但孩子如果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而这正是对于意志力的磨炼。而且每一次的练习孩子都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专注地对待,否则搭错一个零件,或编错一步程序,或摆放出现一点点的偏差等等都会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小柳从一开始的坐不住,坚持不下来,到后来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妈妈欣喜地发现孩子做事的认真态度及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当然孩子自己也真正体会到先苦后甜的道理。
2017年小柳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DI比赛,从开完DI家长会开始,爸妈就准备制作道具了。从道具的设计、购买材料、制作等等,虽然孩子参与的并不多,但妈妈时常会让他了解道具的制作进度,同时也会告诉他:“虽然制作道具不是妈妈的强项,但既然团队安排我们做这项工作,那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妈妈这样做是想让他知道——原来我们认为自己可能做不好的事情,通过努力还是很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DI是孩子喜欢的比赛,他很想参加,但同时爸妈也知道赛前是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练习的,爸妈平时就总怕小柳学习掉队,但这一次,爸妈既不想让他耽误学习,又不想让他错过这次锻炼的机会,于是妈妈和孩子做了约定,哪边做不好,妈妈都有权和老师建议换人。
想必小柳也是因为对DI的强烈兴趣,所以很努力、很认真的对待,还时常和妈妈一起认真地讨论他饰演的角色的台词、动作到不到位。那些天由于小柳经常被叫走去排练,所以总记不全作业,他到家后就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在家长群里问作业。妈妈有时也有些心疼小柳,每天训练到天黑了,回到家还要赶着完成各科作业。但妈妈又想,这也是一种锻炼,现在的孩子从没有真正吃过什么苦,眼前这点苦让孩子体验体验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妈妈还是要求他坚持每天按质量完成作业。
这次比赛在老师、家长们及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DI团队取得了市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次难得的“吃苦”经历让孩子真正懂得了不逼自己一把,是不知道自己还能有什么潜力的。
两年来,通过参加兴趣班学习以及相关比赛,小柳同学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事更专注了,也能吃苦了,而当年孩子的厌学,恰恰就是因为没有吃过真正的苦,孩子就觉得学习是最辛苦的,所以产生畏难、抵触心理。
小柳爸妈的经验就是,首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进行引导,因为孩子在有兴趣的活动中更容易懂得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学会努力,学会坚持。
3
“人家孩子”背后的“人家孩子爸妈”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原本都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只是后天的一些外在环境和教育差异,让孩子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做家长的既要包容孩子、爱孩子,更要用心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同时在教育上要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多经历一些事情,多受一些挫折,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经得起社会的洗礼,经得起未来激烈的竞争。
那些“别人家的的孩子”最初可能也并不是多么优秀的,可能也会有很多地方做不好,但是他们的家长懂得一点:要敢于面对孩子落后的一面,调整好心态,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引导与帮助,因为他们的人生才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作为父母要尽自己所能帮孩子引入正确的轨道,不断推动孩子前进。
借用一下最近朋友圈里特别流行的一句话: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厚积才有薄发!
“天道酬勤”不止是说给孩子们听的,父母也是一样。只有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加用心、更会思考改进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令人羡慕的孩子;而培养出一个好孩子,无疑是父母此生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