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复习准备考编的事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很轻易就实现了目标,而有些人则是很难实现目标呢?就前年有次,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一个乡镇免笔试的面试环节,我想着既然没有笔试,面试过程我完全有把握过,就在面试过程中,我虽有些紧张情绪,但也被我一笔带过,自以为能过前三名。后来成绩公布成绩在居中位置,不算最好也不算最差的。落选之后我回想前后发生的事情,首先,我对这个乡镇的免笔试面试有一种试试的心态没有认真的对待,自认为能过就没有认真去对待,而且我对这个乡镇不太喜欢,也许过了面试也太愿意接受这种地方,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就在面试过程中我就没能发挥最佳水平。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一个女的比我状态好,全身散发出一种自信从容的状态,她的成绩排名第一已入围。那时候我常想,是不是我对这份工作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渴望才会导致种种不好的结果的,而这种结果恰好印证了我的想法。
我把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三步法,助力你完成2022年的FLAG》改成,三步法,助力你心想事成。其实把这些做事的底层逻辑搞清楚了,一样可以梦醒成真。
01要事优先,重视你的时间。德鲁克说“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别无其它选择。不要先做那些次要的事情。如果不作这样的选择,那将一事无成。”
很多人至今都分不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不重要的事情,即便能分清,也是按照心情和感性去做事。比如不重要的事情是,发邮件,回电话,和领导汇报,重要的事情是做一篇季度总结,PPT报告,而人习惯总会先去处理那些简单的琐碎,回电话,回邮件,打印资料,冲咖啡,想着反正这些事情简单干脆做完再说,结果一天过去了,你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了一整天,报告还没有写,PPT没有做,重要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去做。我们不仅要善于利用时间,也要学会规划时间,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唯有做完最重要的事情才获得成就感,也才有信心迎接美好的一整天。善于规划时间,是建立在珍惜时间的基础上,懂得时间的宝贵才会懂得去规划时间,而不是觉得时间很多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有些时候我们做报告被手机弹出的信息吸引,刷视频被广告弹出的赚钱软件吸引就停不下来。但是你有想过吗?一旦你停下来了,你原先的思路就会被打断,很难再次进入工作状态,刷视频回来再次进入工作状态时就浪费了原来时间的2倍之多。我们发现那些抓人眼球的广告提示你刷刷视频就赚钱,是真的吗?你想看30秒的广告就是一分钱,实在太亏了,假设你一直不停的看广告,一小时也就一块钱,难道你的时间就是这么不值钱吗?
还不如花时间在阅读和写作上,每一天你都能感到很充实。这个世界上越会赚钱的人越懂得时间的宝贵,越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今天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明天就算再早完成,也已经很晚了。
时光不会眷顾那些步珍惜它的人,时间是公平的,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
所以从现在想想,你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在哪里。
02相信自己克服行动障碍。当你真正行动起来的时候,就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这个时候,你就会面临一个挑战,是不是应该放弃这个计划换一个新的?如果你选择这样做,那很可能你所有的计划都没办法继续下去。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医生博士罗斯哈里斯在《ACT,就这么简单》一书中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行动障碍。
这种行动障碍会让我们遇见困难更容易退缩,也会导致我们的计划更加难以完成。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本身就是人生的常态。接纳困难,相对于回避困难而言,是一种更加明智的选择,对我们能量和时间的消耗也是最低的。
最近学到一个词心理学叫“过度学习”什么是过度学习呢?字面理解可能是过多的学习。但其实并非如此,过度学习指的是,熟悉一项技能100%之后再过度学习50%熟练程度达到150%效果是最好的。通常我们掌握一些技能达到100%就认为学到了不会再过多的学习了,因此很多时候学到的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也就没有形成一种闭环。
比如写作这件事情,我学到了写作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但没有去扎实的练习,没有达到熟练程度100%更不用说达到150%效果了。人的本性就是知难而退,遇到更困难的事情不是想着去解决而是想着换一个目标,即便是换一个目标,也会面临同样的困难。倒不如去接纳这个困难而不是回避。接纳,不仅能降低我们因困难而产生的痛苦,还有利于我们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前行得更远。同时相信自己,感受正念的力量。
意大利著名作家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里提到“心中所想之事越发强烈,似乎就越容易实现。”你可能会觉得哪有这么玄幻,我天天想着中奖也没有中过啊,但其实这个心理学上是确实存在的。心理学有一个定律叫做吸引定律,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稻盛和夫老先生经营十二条的第三条就是“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首先,要有想法,只有你主动去追求才有可能成功。其次就是要有持续而强烈的愿望,要朝思暮想,不停的去琢磨。有些人很想赚钱,也只是想想而已,没有本质去想如何做?怎么赚?为什么要这么做?就说当作家这件事,其实我也想,但发现我根本没有很强烈的愿望,非要做不可。或许只是觉得可有可无。那些最终能实现梦想的人,多数是因为去想,去琢磨,有持续而强烈的愿望。在实现梦想之前,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足够的渴望?
03建立微习惯,从点滴做起。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掌控习惯》一书中说:习惯是一种固定程序或定期实施的行为,且在许多情况下,是自动执行的。我们每天起来,先刷牙洗脸,再吃早饭,也就是一种习惯。我们每天起床都会这样做,根本就不需要思考。我们也可以把执行的计划目标这么做,养成习惯。让我们的大脑直接接纳它,而不是需要思考要不要去做。
《微习惯》一书中说到:“相对于大而难的事物,我们更容易接受小而易的事物。微习惯正是通过把一个大的目标缩小为一个微步骤的方式让我们愿意去接受它,从而跨出第一步。”
我们可以把目标分解到最小。建立微习惯,一步一步往前走。起初我写的一些文章自认为不错就投稿了,最后都石沉大海,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信心再次去投稿。现在我学会了分解目标,先把每天练习自由书写,把每一篇文章认认真真写好,做好修改,从标题选择到开头,再到结尾做好练习直到达到一种熟练程度。
从每天投稿一篇文章目标到一周投稿一次。从每月读完一本书,到现在每天翻开书阅读一页纸养成习惯开始。
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像每天的刷牙洗脸一样的自然才算是一种良好习惯。
聚沙能成塔,滴水可成河,如果没有小事累积的数量和质量就不会有大事的成就和辉煌。
写在后面的话,不管任何事情,先完成再完美,我们不必一开始就追求完美的结果,否则很可能丧失继续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