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葡萄酒的6个误区

选购葡萄酒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面对成千上万的葡萄酒怎样挑选才能避开那些商家的“陷阱”呢?

我不是针对谁

品牌误区

葡萄酒本身就属于比较驳杂的一类商品,对于一些入门的买家来说往往面对多于牛毛的品牌难以选择。

这时候要是出现一个大家都听说过的大牌,比如某Lafite、Beychevelle、Penfolds等,往往就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心,安全感大增,买之而后快。

总的来说,名庄酒确实品质上可靠度更高,可也会出现“树大招风”的情况,假货层出不穷,甚至有时候同样的价格名庄酒反而品质不如一些小产区的精品酒。

传说中的拉菲全家福

年份误区

“82年的拉菲”

这个梗都快被说烂了,近年来算得上传奇的年份有1997年,2000年和2005年。

这些所谓的传奇年份是指由于气候适宜等自然因素使葡萄具有很好的酿酒品质,从而更容易酿出高品质的酒。

然而葡萄酒的品质不完全是气候决定的,例如1985年本身对身处加州的酒厂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份,然而某些有预见性的酒厂采用提前收获的策略也酿出了品质不俗的酒。

所以如果选酒时迷信年份,那风险也是挺高的,尤其是价格偏高的名庄酒。

评分误区

这个误区更是新人常常不能避免的,试想一个拥有国际声誉的评酒师,他说这酒好,作为小白的你敢不信吗?

然而知名评酒师的评价也仅仅是作为一项参考而已,他们对酒的评价不可能如机器般坚守标准一丝不差,甚至也无法避免的会掺杂些个人喜好和客观因素。

罗伯特帕克自己都承认他的评分会出现偏差,而当一些评酒师之间的评价不一致时,显然就说明了单一评酒师的评价并不是百分之百满足所有人口味的。

“哥也是个凡人”

价格误区

在国内,常常会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这种观念无疑也影响着相当一部分的葡萄酒消费者。

单从价格来说,高价格的葡萄酒确实往往展现出比低价格酒更让人满意的品质,然而这其中有多少是酒本身的价值有多少是品牌溢价呢?很难分辨出来。

甚至有的消费者把高价格本身看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俗称“装逼”。这种风气只会助长葡萄酒价格的无理高涨。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如果你对酒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的话,也许性价比才是你选购时更应追求的目标。

昂贵的罗曼尼康帝

产地误区

不知何时起,好像说到葡萄酒就一定是法国的好。但随着葡萄酒文化的传播,渐渐的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老牌欧洲产酒国也被人所知晓。

新世界中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葡萄酒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地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一款葡萄酒可能是选用了法国的葡萄,在西班牙酿酒师的手中,在美国酿造,利用德国的设备,最后在澳洲发售。

等级误区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去研究一些葡萄酒分级制度,例如法国的分级制度就十分具有参考价值,从1855年沿用了一百多年,不过近年来也在改进中。

然而在这一百年间,足够某些酒庄大大提高自身的水准了,也足够某些不善经营的酒庄砸了自己的招牌。

等级越低的葡萄酒往往价格更为低廉,而且其中也不乏某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归根结底,葡萄酒的等级与价格可以说成正比,在选购时更应注重两者的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高等级或高价格。

餐酒级的保罗侯爵由于价格因素展现出了不俗的性价比

Tips

看过上面这些误区后其实不难发现,要选择一款不错的葡萄酒其实只要不单一的迷信它的某一个方面即可,各方面综合考虑下来平均水准不错的葡萄酒一定不会太糟。

当你有了自己的风格和品味时,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葡萄酒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多人在宴会、聚会等等上不知道选购什么样子的红酒最佳。面对商超或者酒庄里眼花缭乱的葡萄酒无从下手。什么产区、等级、...
    ff695ff9698f阅读 3,462评论 0 0
  • 我们开始上课。 通过上一个小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分子的定义,分子指的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像二氧化碳、氢气、水等...
    真真卒迹阅读 3,991评论 0 0
  • 周末,像往常一样去上拉丁舞课,不得不说从幼儿园中班到现在每周日下午的拉丁舞课从来没有落下过,坚持了3年实属不...
    周弼城妈妈阅读 1,280评论 0 0
  • 不知道今天要写些什么?平淡无奇的一天。早上旦旦六点多就醒来,要喝奶粉。起床给他冲奶粉,然后做早饭。 早早的去上班,...
    王莎莎2017阅读 1,449评论 0 0
  • 在一燕出门前,我给她倒了一杯冰水,放在餐桌上。六粒晶莹的冰粒,是她的幸运数字。 行李箱凌乱地置在一旁,无论是大衣还...
    TinYeah阅读 3,81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