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城市生活总是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感受。
昨晚,夜微凉。我半夜醒来听着枕边闺女均匀的呼吸,却变得异常清醒。脑子里一个个念头跑出来。
我意识到自己又在焦虑了。
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让自己平静下来,静静地觉察着这个情绪,允许它发生,不去评判。然后,它渐渐地消失了,我于是又重新进入了睡眠。
醒来之后,很想去乡下走一走。可是,现实,却并不允许。最近事情很多,抽不开身。
前几天,婆婆家拆迁的房子卖了一套。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未拆迁前的老屋。
记得几年前,老屋拆迁前我们回家了一次。到现在,我依然记得老屋的场景。
门前有桔,屋后有柿,院子种满萝卜蔬菜和红薯,房子周围还有桂花树,枇杷树。院子里还有一处池塘。
10月份的时候,池塘靠近土地的边角还生长着茭白。因为快要拆迁的原因,很多人家已经搬走了。我发现屋后一户人家的土地也已然变成了废墟。
当时,我感慨着我们这一方净土不知多久也会消失不见。于是想要拼命地在大脑里留下一些记忆,也拍了照片留念。
在乡下的日子,我们总习惯早睡早起。
我还记得,第一天,儿子就起了个大早。拔萝卜,采茭白,忙活开了。
孩子爷爷前一天晚上拔了一筐红薯,早晨煮了红薯粥。然后从院子里随手拔了一根莴笋就炒了个小菜。我们吃着自家院子里的鸡生的煮鸡蛋,感慨着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公公总是舍不得吃鸡蛋,说是家里散养的鸡生的蛋,营养肯定比我们在城里买的好。所以每次回来都给我们攒上好多带回去。
我数了一下,鸡舍里只有3只鸡了。
公公因为我们回来,每次都要杀鸡给我们吃。这让我这个不爱吃肉的人总有感罪过。遇到好时节,还会特意去二舅家的鱼塘捞鱼捞虾。二舅家包了几亩鱼塘,除了拿来卖之外总免不了隔三差五地被我们这些亲戚“光顾”。我公公也习惯了我们一回老家就去二舅家拿些鱼虾来。
我还记得那个鱼汤熬出来很鲜,不用加太多佐料。
当时我有感而发,还随性赋诗一首:
日出东方微微亮,
几声狗吠炊烟长。
孩童若问饭几许,
在乡下的那几日,仿佛与世隔绝了般。
日子过得很慢,闭着眼在太阳下晒暖一晒便是半天。可是一回头,却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的光景,三天就过去了。
我记得在乡下的第一天就经历了“停电”。这个词对于城市而言已觉遥远。我点着蜡烛和孩子玩了半天“影子”游戏。手借着蜡烛营造出的光线在墙面上做出各种动作,孩子兴奋了半天。我还在回到城里之后专门给孩子讲了一个关于停电的绘本故事《夏季音乐会》。再次重温了小时候停电之后我们街坊邻居一起热闹的聚在一起话家常的感觉。
回来继续说回老屋。
乡下异常安静,年轻人和孩子都去了城里,工作,上学,只留下老人在家。就连白天小巷里也是空无一人。因为安静,所以你可以听清很多平时注意不到的声音。几声狗吠,沙沙作响的树叶,甚至还有邻居家炒菜的声音......
午后我们坐在院子里,听到门外突然传来敲击碗盆的声响。孩子爷爷说是卖糖的,儿子兴奋地跑出去,结果发现是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大叔。
晚上,我也坐在老式的灶火前,填着木柴给儿子烧洗澡水。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直到脸上也被烤得很干。
一边烧洗澡水,一边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火焰,突然感觉生活很不真实。
夜晚,突然变长了。我们因为闲来无事,早早地便上床休息。我半夜醒来好几次,发现夜晚竟然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哪还需要像城里那样用窗帘遮挡外面路灯以及车灯的光线呢!
周围一片寂静。就连白天的几声狗吠声也消失的无影无踪。所有人都睡下了。我却变得异常清醒。不知不觉间我的思绪就飘了好远,后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竟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再次醒来,阳光已照进窗楣,投射在床边。儿子正在院子里和邻居家的大牛哥哥追逐打闹,无忧无虑,很是开心。
这是在乡下的最后一日,午后,我们便会回苏州,大牛哥哥也会回城上学,儿子也要和哥哥再见了。在和孩子爷爷挥手道别之后,我们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坐上车子踏上了回程的路途。
临走前,我不舍地看了看这个老屋。一回头,恍惚间顿觉,这是偷来的浮生半日闲......
写在最后
一晃眼的功夫,距离老屋拆迁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样悠闲的乡村时光再也回不去了。不免有些感伤。
城市化的进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是,它也让我们和自然有了更多的距离。
有时候,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空间里,在和隔壁老王的生活品质的较量中,我们迷失了。
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我想,大概就藏在你心中那弥足珍贵的部分里面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也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们,邀请他们一起来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