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1 我的禅修日记 · 梵我和我执

今早,单跏趺坐,不再换姿势,禅修1小时20分。

在坐上观修五遍行心所,当光明生起,五遍行心所同时灭去,

无为,无想,万法归于清明。如此反复。

五遍行心所和十二因缘在空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是否可以说:十二因缘是教理的总结,只是禅修的印证,而不是禅修的方法?


上师批示:你这一早还挺用功。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必要,现在去思考是经历它还是不经历它。

十二因缘的升起起到后期的时候,它一定是会随着你更深细而被你看到。如果你只停留在光明境,就是万法归于一境的状态中,也就是完全的绝对的一境,就跟梵越来越近了。

五遍行是开始,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基于身体或境界,因为你所谓的所缘就是你突然感受和经历到这个过程。

无论是身体层面、心灵层面,甚至是境界层面,都具备被你观察的状态。

尤其是境界层面,万法一境,实际上在境界层面。

也就是说这时候六根已经没有所缘的对象了,这时候所呈现的两种,一个是地水火风围绕着八识本身所产生的维持生命的现象。

另一个则是遍行本身,也就是说我们把五遍行或者十二因缘,教理用这样的一个顺序来描述,可是呢,在深细的状态中。它出现并不一定像文字说的这样的一个依次出现的排列状态,或者说能清晰的经历。

所以,这段是可以先搁置的,不用专注。你还在你现在的状态里。

我:我不必驻留于某一境,包括梵的状态,我只是观察就可以了。其实还是最早您说的:开放式禅修。这次就是又深一层的理解了和体证了。

上师:对呀,你这样讲就是对的。

你记得你经历过一个很重要的不二:它既不是绝对停止的,也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快速的流动的。它是彼此相依的,所以那个非常非常的重要。

要开放的,更开放的,而不是唯一的绝对。

我们为什么这么复杂来讲五蕴,然后讲偏差问题啊,所执啊。那就是在分析这些东西呀。

我:当禅修有一定功夫,有掌控力了,就很容易去追求“一境”和“梵”了。没有这次对话,我大概率也是了。

并且由于功夫高过一般人,也很难发现问题或被人说服,想想真是可怕。这就是“我执”呀!

我没有走偏,只是幸遇了善知识!

上师:你看道教的主要的问题,禅宗包括密宗,都因为你开始对一些东西有掌控力了,然后这时候的“我”会无限的被放大。这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是最难过的一大关,这关过不了的话,最后那个四空天/天道的极致就过不去。

你的禅修就完全可以依照你关于人马合一的体验这样的一个顺序去发展,这是最好的路,也是最快的路。

我:您说说这个“梵”有什么不好呢?我经历过“梵”,我知道那待在里面很爽:万法皆空,没有一切烦恼,没有一切想法,就是那么的清净,多好!

上师:哈哈,是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作为一个长远的道路来说,它就是一个阶段,而且它可能是断头路,走到最后的时候,你可以无限的被纳入那个主神的世界,但也就这样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