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无知更可怕的,是顽固不变的偏见,它犹如一座大山,任你怎么撬都撬不动。
5月中旬刷微博,看到有一个微博热搜“人的偏见到底有多可怕”,话题讨论度很高,众说纷纭。
有对于明星的偏见、地域、性别、恋爱、工作的偏见等等,其实偏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也很普遍的。
举个例子,美国有些白人至今为止还是会对黑人有偏见,也许是历史长河中种族歧视留下的烙印。
偏见的存在,就好像人人反对偏见,但每个人对某些方面多少总会有点偏见,有句话这样说:“人生来就带有偏见,是一种清高孤傲。”
但,我想说的是偏见它就是个谬误,是不正确的。
那么,我先从偏见的产生开始说起。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既然每个人都有了价值以后,必然少不了价值评价,对自我的还是对于他人的都有。然而,价值评价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而每个人的认识活动又是不同的,因为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既然有主观的成分,那么偏见的产生可能源于某种错误的认知、或者是刻板的印象,正所谓三人成虎的定论,单纯的听了看了外界的评论、单单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之后在自己的脑海中中重新整合信息,形成自己错误的认知,最终形成了一种偏见。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在自己认知之前就了解外界的评价,那么就会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认知,最终形成的也不是自己最真实的认知,而是参杂了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认知要受到他人的影响呢,人云亦云。
偏见很多时候会表现为一种贴标签,可能,我们的潜意识里早已根深蒂固了,比如说,说到数学我们普遍就会认为男生比女生更擅长;相对于亚洲人黑人,我们对于白人表现出隐形的偏好。
这些似乎是一种惯性思维,牵引着人们的思维,固化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来看,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本质区别在于,价值判断中多了一种对于价值判断而言是决定其质的因素:人的需要。这就是价值判断之精灵。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编辑所获得的信息,删改还是增加可能都不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基础上,纯粹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还是创新能力,天马行空还是添油加醋。
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评价,我记得有一个例子是说,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将要去拜访一位名人,在这之前听到的一些评论,形成了自己对于这位名人的印象,觉得他可能是一个刻板固执的人,后来见了面以后聊天深入了解以后有了极大的改观,就好像重新认识了这位名人。
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恰好也说明了偏见是个谬误、是错误的,相对于偏见,正确的是客观的认识,只有人与人之间交流过,你才能说对于他有了怎样的认识,光是听听评论,那是再也不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况且,每个人都有着千种性格,百变多变,了解一个人也不能只是从单方面,那样也会造成一定的印象上的偏差。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会有很多反差现象存在,我想大多数是因为之前错误的偏见导致的。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伊丽莎白小姐最开始也是对达西先生的傲慢有着极大的偏见,经典原文“你对我的爱因你对我的偏见而压抑,”他们所产生的爱恨纠葛最开始就是源于一个傲慢一个对另一个傲慢的偏见,傲慢是一个人的脾性,是有不恰当的地方。那么偏见呢,偏见也是错误的,伊丽莎白小姐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客观事实,只是单纯从别人的谈话中是靠着自己的观察想像达西先生的傲慢无礼。
当然,在最后的结局是彼此误会解开,也不再有着傲慢与偏见,当山间的雾散尽,我们终将在一起。
现在想来,偏见是多么的可怕,是一叶障目,也是对别人的不公平的行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让我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汲取其中的精华学习之、咀嚼之、实践之。诚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偏见,这很正常。就像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面对它。
首先,偏见是自己产生的,那就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寻找问题所在,人们往往喜欢道听途说,先入为主这些都应摒弃,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样就会减少很多偏见,人与人之间更多了一份信任,更多了一份温暖。人生来就是倾向于相信别人,也不要因为一些错误的偏见成为一堵墙,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心叵测。
所以我们一切的价值评价要以真理为依据,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去做出评价,那这些客观的事实依据从哪里来,就从实践中获得,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直接交流是最好的消除偏见的办法,语言的力量是你闻所未闻,交流过后的你会豁然开朗,你会发现,原来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是怎样的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打消一些之前的那些所谓的偏见。
最后,同时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水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去聆听伟人的教诲,一定会受益匪浅。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偏见越少。
我想,在他们的在他们的心中,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是最纯真的感情。
希望,我们都要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多去观察,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多多站在别人角度上思考问题。
因为偏见它就是个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偏见主观是不符合客观的所以它就是个谬误,
而我们所追求的一直都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