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爱我的?选择我爱的?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印象中,在那些情窦初开的年纪,被人问过,和朋友讨论过,也自己思考过,如果被爱和爱人不能两全时,是选择那个爱我的人还是选择那个我爱的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过肯定的答案,也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能万分肯定的做出自己明确的选择。
生活中的很些问题,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都渐渐有了答案,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像随着情感的丰富反而更加地扑朔迷离。
做出选择,真的很难。不是一般的难。
为什么爱与被爱不能两全?在这样的假设面前,我们能做的好像只有进退两难。
稍小的时候,曾经想过选择爱我的人,在那个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的年纪,总觉得选择爱我的人应该可以生活的很幸福,和那个愿意为自己付出的人在一起,应该会很轻松。
但又在形形色色的影视作品中愈加怀疑自己的选择。那些经典的或不经典的,出名的或不出名的影视剧中的人物好像穷其一生都在追求那个爱的人,而不愿意轻松地做那个被爱的人。自己爱的人哪怕千辛万苦也要得到,爱自己的人无论如何真心实意也总是装作看不到。
曾经总是为男主或女主这种看起来自讨苦吃的行为感到义愤填膺。明明可以轻易的享受被爱,偏偏要艰难地去追求爱。何必呢?
那时候,总是想,如果我是如萍,我肯定在一开始就选择了杜飞;如果我是大玉儿,一定会选择钟情于自己的多尔衮;如果我是陈小希,肯定会选择不离不弃的吴柏松······总是在想男女主们为什么那么傻,放着轻松的爱情不要,非要把自己过得那么累干嘛?
稍大些,电视剧电影依旧是类似的剧情,和朋友讨论也有更多的人不赞同选爱自己但自己不爱的人。也渐渐明白了,电视剧电影都是同样的剧情并不都是导演或者编剧的一厢情愿,我曾经认为会是轻松而享受的选择或许也并不是正确的选择。
朋友说,试想天天和一个你不爱的人同床共枕,哪怕他真的很爱很爱你,你会快乐吗?我想了想,好像确实不会。以我确实不喜欢他并且不会被他的爱打动而爱上他这种严苛的条件为前提,和一个自己终生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真的让人心累。也许我们可以正常地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但是那也不叫爱情了不是吗?
所以,我应该选择那个我爱的人吗?
但这时候应该就不叫选择而应是被选择了吧。
年少轻狂的时候,为一个自己痴迷的人付出真的是让人幸福和开心的事情,为了爱的人奔赴下一个山河,哪怕万水千山。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样以你爱的人不爱你也不会因为你的任何举动而爱上你为前提,这样不求回报的付出又能持续多久呢?
崇拜感让我们甘心付出,但永远的爱而不得终究会带来有心无力的失望吧。哪怕最终你们生活在了一起,看似你成功了,但你得到的只是一副躯体,当你所有的温柔都被冷漠对待时,这样没有回应的付出最终带来的只能是伤害。
以上都是我们以严格的前提为条件做出的选择。现实生活中,好像从来不会存在这种非黑即白的结果。因为感动,我们也许会爱上爱我们的人,或者因为日久生情,我们爱的那个人最终也会爱上我们。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单向奔赴的过程必然倍加艰难。
茫茫人海之中,遇到互相喜欢的人的概率总是太小。爱得多的一方必然会成为更加辛苦的一方。我们都想找到那个我爱也爱我的人,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刚刚好。所以遇到喜欢的,不必非要确定对方的心意,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不让自己后悔,不必纠缠,及时止损。面对不如意的结果能淡定从容地说试过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同样,将心比心,对待爱你的人,你可以不感冒但绝不能不尊重,不用感动地接受,也不能厌恶的伤害。聊明白,谈清楚,不伤害也不将就。
已经确定的爱情中,可以有爱的更多的一方,确实,刚刚好的爱情总是不易拥有,但一定要有同样努力的双方,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一方感到辛苦,也能让付出更有价值。
所以,爱我的?我爱的?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可以爱的不均衡,但一定要努力的均等。因为,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我在上海读大学,想了解更多大学生现状,快来微信搜索我的公举号:灯与山河。
你迷茫的每一个时刻,我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