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政和六年(1116),宝光寺更名为大通慈应禅院,俗称大通寺。明万历六年(1578),广东大旱,禾稼枯死,民众把达岸禅师的肉身从大通寺请出,用船载过白鹅潭,抬到光孝寺举行祈雨仪式。不料仪式还没完毕,已经风起云涌,下起了倾盆大雨,水深三尺,田里的禾稼全回黄转绿了,众民欢声大悦。康熙朝的《南海县志》亦有记载:“大通寺在大通堡,有达岸禅师肉身求雨辄应。”
祈雨仪式结束后,人们打算把达岸禅师的肉身抬回大通寺,但怎么也抬不起来,就像生了根一样。后来有人用杯珓卜算,结果说达岸想留在光孝寺,于是人们便在光孝寺为禅师辟了一间龛室。当达岸禅师的肉身进入龛室时,芳村竟传来惊人的消息,说大通寺失火,全寺烧塌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禅师已预知大通寺会失火,所以留在光孝寺避过一劫。
烧毁的大通寺一直荒废着,寺中有一口龙霞井,每逢风雨前夕,便有烟霞缭绕升腾,又称“烟雨井”。清同治朝的《番禺县志》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