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律、自我约束,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一种美德。
《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慎其独”。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所为。
一个人众目睽睽之下做得一本正经不难,因为有监督的压力,在一个人独处或是少数知交相处的时候,能做到一丝不苟,那才达到自觉的境界。
林则徐在中堂悬挂一副醒目的画,上书“慎独”二字,以儆醒勉励自己。
《塔木德》说,在无人之处,应谨慎为人。由此可见,犹太人也非常推崇慎独精神,他们认为,私下也能约束自己是美德的最高体现。
一位拉比问学生神圣到底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为神牺牲生命是神圣、经常祷告是神圣、守安息日是神圣等等。
可是拉比却说正确的答案是:神圣就是选择吃的东西,学生一听此言,顿时哗然。
拉比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实在,守安息日的状态大家都会知道,为了神而牺牲生命的事,别人一看也可以知道。然而,你在自己家里吃什么,别人并不知道。
在做客时或在大庭广众之下吃的都是犹太法律规定的可以吃的东西,但回到家里,却吃了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样的情形完全可能发生,能做到私下里约束自己,才是真正的神圣
《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叫在他人面前害羞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这个差别在于人的羞耻感,是因为众人的目光产生的,还是由自己的内心产生。
由自己内心产生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称得上是一种美德。
因此,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要用良知抵御蠢蠢欲动的恶念把持得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