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中这么写到,我们的过去是不存在的,决定我们的是现在的自己。我对这句话,从怀疑到否定,源于对原生家庭的思考。
阿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家里有五个小孩,最小的是两个双胞胎弟弟。父母生了四个女儿,但是还是想要个儿子,所以将其中的一个女孩送人了,最后一胎是个双胞胎,两个儿子。父母高兴坏了,想给两个男孩最好的,忽略了对女儿们的照顾。大女儿早早辍学为家里补贴家用去打工了,二女儿、三女儿也是读到中专便结束了教育时间。阿妹就是这个家的三女儿,从小家里人便不太喜爱她,她是被奶奶带大的,读书的费用是舅舅资助的。
处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她便更爱她自己,她不知道怎么去表现爱,浑身是刺。读完书后的她,在一家私立医院当护士,每天生活的也还算过的去。她的母亲每个月会叫她打钱回去,尽管她非常的不情愿,但由于从小对母亲的惧怕,她只好唯命是从,并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她分不清对母亲的感情,是爱大于恨还是从未有过爱。日子在一天天循环往复,到了她该结婚的年纪,母亲打算把她介绍给当地一家有钱的人家去,好收一些彩礼钱,为了以后两个儿子结婚买房。尽管她明白母亲的想法,但也无法违背母亲的意愿。
一天,工作上班的阿姨给她介绍了一个男生,家里单亲,靠母亲拉扯长大。她貌似好像并不在意这些,和这个男孩在一起了,男孩的母亲对她也很好。她这么形容这位阿姨:是第一个对我这么好的人。半年后她怀孕了,和男生在一起了。这速度很快,快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往往这样迅速的婚姻总是存在一些隐患。
男孩的家人是在商量婚嫁后的那天见到对方的家人,了解了大致的情况,但看在肚子里孩子的份上,对这些包容。但订婚宴上,她的父母让她出了个大洋相。母亲不满彩礼钱只给10万,说好的是30万现金。对于南方家里能拿出15万现金已经是很可以了,毕竟婚礼和车已经花了一部分钱了。而母亲丝毫不顾及自己,只为了那彩礼钱,将整场订婚宴搞得不欢而散。男方的母亲在订婚宴上对亲家母的行为颇感愤怒,但还是忍够了下来,让她母亲拿了15万便走了。
以为一切的事情都会朝着童话故事的剧情发展,但事情往往是不可能的。阿妹由于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听别人的话,从而影响自己。在嫁到这个家后,婆家对她很好,但丈夫还是对她母亲表示无语,她自己也对母亲没有很好的看法,只想把自己的彩礼钱拿回来。可母亲又怎么会给她呢,自此她不在打电话回家。
在婆家的生活过的挺好,虽不如大富人家那般滋润,但好歹穿衣不愁,算的上是小康生活。在婆家,饭菜都是婆家做好的,一下班就可以吃饭,衣服婆婆也整理好了,小孩也是婆婆带的。可是她还是更爱她自己,她觉得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看到同事,每天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个有钱的老公,她开始埋怨起婆家,觉得这个家一点也不好,亏待了自己。婆婆寒了心。
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仅仅影响的是对爱的感知力,还有对金钱的渴望。阿妹由于母亲对儿子的重视,便对婆婆要求自己生二胎感到排斥;由于母亲对金钱的渴求,她对金钱看的格外重。她从来没有用心体会婆婆的爱,对婆婆的付出也不曾给予些什么物质上的回报,她爱她自己,而从来都不曾发觉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