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流行姐弟恋。我母亲比父亲大两岁;我比先生大两岁;我弟妹比我弟弟大三岁。
先说我父母。
据说父亲当年在县城打工,和一个妹子恋爱了。不知道怎么被我堂爷爷发现了,叫了我爷爷我奶奶一起去偷看。
我奶奶一看说,哎呀,皮肤倒是白白的,可是个子跟我差不多,不行不行。后来他们就棒打鸳鸯——活活的拆散了他们。
那时我母亲因为姥爷成分高,怕家里的儿子娶不来媳妇,一直不让女儿出嫁。阴差阳错的,因为两个村仅隔着一条马路,就被媒人牵线搭桥的给说成了。
记忆中,家里的事情基本上是母亲主意多,父亲则心灵手巧,母亲有个大名叫“卢九环”,可是记得父亲总是喊母亲“大妮儿”,喊我“二妮儿”,母亲总是笑笑的欣然接受。
父亲的故事也从没瞒着母亲,母亲还有时候当着我们的面,说我们那个皮肤白白的“小阿姨”。母亲说有一次赶集他们遇见了,母亲让他上去说几句话吧,父亲说,算了吧,还是好好走自己的路吧。
后来我和弟弟都长大了,还经常缠着父亲让他讲小阿姨的故事,结果总是母亲接过来话题:她后来嫁人了,男方是个汽车司机——可比你老爹厉害的多!
父亲和母亲,两个人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一个掌舵,一个划船,搭伙儿过日子倒也有说有笑,琴瑟和鸣。在村里第一个进行科学养鸡,第一个买自行车……还有,供出来我们胡同里第一个大学生,很“了不起”呢。呵呵
再说我。
我和我先生,大学一年级时认识,大二下学期搞对象,我则喜欢安静的坐着看书。先生则是那种嬉皮笑脸跟谁都见面熟的标准的外向形性格,喜欢踢足球,很会讲笑话,有时候都搞得不知道是讲故事呢还是聊天呢,以至于都认识一个多月了,竟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直到有一天,在学校的宣传窗里看见校报上他的带照片的宣传材料,才发现——噢,这个人原来叫XXX。
我立即的就开始审问了他的出生年月日,结果他吞吞吐吐说,啊,实际上和我一般大,就是高考时候瞒了一岁,所以,户口上比我小一岁。
后来我老乡给我说,他属蛇还12月份的,比我小两岁半呢。——不过,谁知道呢,他说报名时瞒了岁数的,哈哈。我们俩每天晚上带了水果去教室,写完作业吃水果,然后出来压马路,周末就出去玩,整天乐的像只出笼又鸟儿。
大四暑假,我给他回家见家长,一进家,就喜欢上了那四个四五岁六七岁的侄子侄女们,他们居然理直气壮的喊我“小婶婶”,我和几个孩子们玩的海,给他们洗手洗脸,整得每天还没起床几个孩子就在外面等着“小婶婶起来玩”。
要返程的时候,他父亲说:妮儿,这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伯伯都给你们俩准备好了,不要再朝你爸爸妈妈要钱了,咱们家钱还富余,到学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亏了自己。
火车上,他说:姐姐,你好厉害啊,居然不声不响搞定了我老爸老妈。
大四年假的时候,我带他回我家见家长。他和母亲一见面就很投缘,俩人跟娘儿俩似的说话聊天,我母亲还把他带给姥姥舅舅舅妈他们审视过目,结果他讲的大家满屋子的笑声,礼貌又周到,大家都满意。等到毕业的时候,母亲只得我居然把他拐到了我们这边工作,一切顾虑都打消了!
我弟弟。
我弟弟在娶我现在的弟妹之前,是有一个女朋友的,甚至都已经谈婚论嫁而且付给了女方衣服钱算订婚。
订婚以后,弟弟突然的不高兴起来,烦躁异常。
最后,他说,不结了不结了,他后悔了!两个人没有话说,没有话说,不自在!
……
后来,他去我舅舅家,遇到他现在的老婆——那时候她离婚自己一个人带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说起话来银铃儿一样响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活脱脱一个平民版的王熙凤。我弟弟一眼看上,听说她单身后千方百计的追了来,每天晚上电话一直打到夜里两三点,我母亲都睡了两觉醒了还在电话机旁嘎嘎的笑着说话。
早上起来,我母亲问他——聊了那么久,聊的那么开心,都聊的啥?
我弟弟说,当时记得,睡一觉全忘记了,因为没有一句有用的,全是废话,哈哈。
月底电话费600多块,母亲心痛的要命,可是看见儿子整天干什么都顺干什么都有劲儿的样子,说,值了!
他们结婚时弟妹没有要彩礼,只要了我们家刚盖的新房,结婚当天就自己亲自给大伙儿下橱炒了个菜,落落大方,赢得掌声一片。
结婚第一年,弟妹就指导着弟弟干这干那,琢磨着干什么挣钱,别人还睡懒觉时,他们俩已经出发干活去了。
结婚后,弟弟有了新名字——叫“大米”,当然,这是弟妹一个人的专利。
街坊邻居的都夸弟弟有福气,娶了能干的媳妇,现在两个儿子,一家四口过的有滋有味,又有钱,又有爱。
呵呵,姐弟恋,仔细想起来真的是呢。
可是,长长的岁月里,早也淹没了年龄的差距,斗起嘴来,大的也绝不肯便宜了小的,慢慢的,强势的一方逐渐就成了家里的顶梁骨,弱一点的,慢慢的就长成了骨头上的肉,骨头连着肉,支撑着漫长的人生,想分也分不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