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小涵上英语课,我下班正好能接上她一起回家。
六点半,小涵从下课的队伍中走出来,见到我,说:“妈妈,我饿了。”
我以轻松的语气说:“那咱们就赶紧回家吃饭。”
“家里什么饭?”小涵问
我下班直接来接她,并不知道家里晚饭是什么,于是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呢。”
小涵指着前面肉夹馍的小店说:“我想吃肉夹馍。”上次接她下英语课给她买过一次,但是,最近咳嗽刚刚好,不太适合吃太多的肉。
于是,我说:“你最近咳嗽刚好,不太适合吃肉夹馍。”
小涵听了,不太高兴:“要是家里今天晚上是小米粥的话,我就不吃了。”
虽然小涵不爱喝小米粥,但如果晚饭是小米粥的话,她也能喝一些。一句“如果是小米粥,我就不吃饭了。”成了她发泄不满情绪的语言途径。
我听了她这种要挟性质的话,心里也很不舒服,于是表达自己情绪:“我下班后带着美好的心情来接你,你因为妈妈不满足你吃肉夹馍的态度让我很难受。”
回家的路上,小涵赌气不再说什么。
我平静的说:“以前家里晚饭如果是小米粥,爷爷奶奶挖金心思地哄你吃饭,但是,一个人终究要走向成熟,你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你现在的年龄已经可以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大人再哄自己。晚饭吃或不吃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不吃的话,等一会儿饿了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小涵并没有再表达激烈的情绪,依旧不说话,我想她的内心大概在进行强烈的斗争吧。
孩子因为生气而不理家长是经常上演的一幕,与其厉声厉色地斥责孩子,不如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描述出自己的内心所想,反而会启迪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
到了车库,我把车熄火后,自然的下车,小涵慢吞吞的下来,我边走便摁了锁车键。对小涵说:“帮妈妈拉一下车门哈。”
小涵拉了拉车门,跟了上来。
谁都不喜欢被唠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适可而止,一味的指责反而致孩子以受害者的立场,激怒孩子更加不满。
......
电梯中,小涵面对着我,双手搂住我的腰,说:“妈妈,我爱你。”
我搂住她:“妈妈也很爱你。”
30楼到了,我们一起走出电梯,说笑着走进了家门。
......
晚饭真的是小米粥,小涵并没有太多的埋怨,吃了些面条,喝了半碗粥。
养育孩子,既要养好孩子的身体,又要育好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可谓一项身心兼顾的长期工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