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我这个《罗马》系列才刚刚开始。这是我结合不同的历史书和英文原版纪录片,以我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写出来的,因为深爱古罗马历史,我看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和纪录片,想借此把古罗马历史简洁地捋一遍。每篇文章,我都用"易撰"检测过,原创值都在70%以上,见文末附图。详情我在《罗马1前言》这篇文章里有详细说明,在此再次重申,以免有人以为我这是抄袭、搬运。谢谢。
危机重重
公元前215年以后的罗马,四面受敌,困难重重。
东边是马其顿。公元前216年的那场坎尼会战之后,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主动提出和汉尼拔合作。两人约定:马其顿和汉尼拔军共同作战,直到拿下罗马。之后,汉尼拔军协助马其顿国王称霸全希腊。
南边是锡拉库萨。在第1次布匿战争中,锡拉库萨成为了罗马的同盟国。但是在前215年春,锡拉库萨僭主希伦高龄去世,接班人是他的孙子。少主即位不久,锡拉库萨即出现内乱。结果,少主被杀,新主人与汉尼拔结成同盟。因为汉尼拔答应他,会帮其成为西西里全岛的霸主。
西边是指西班牙。当时,在西班牙半岛,罗马的两个军团正在同汉尼拔的两个弟弟展开激战以牵制他们,使他们无法到意大利增援其兄长。
北边是高卢民族。北边的高卢人一直是罗马人的宿敌(直到后来凯撒征服高卢)。
随着战事的迁延,随着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的一系列胜利,到了公元前215年,他占据了意大利南部相当大一片土地。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随着他的地盘越来越大,反而增加了他的负担,因为,当地的力量无力自卫,每占领一个地方,他都得分兵驻防
。
在罗马方面,一连串的惨败使他们终于认识到了持久战、拖延战、和消耗战的必要性。于是,持这种指导思想的前执政官费边再次得到重用。而且,他的外号也由“拖延者”变成了“意大利之盾”。
从此以后,罗马军对付汉尼拔军的政策是:如果确认对方的指挥官不是汉尼拔本人,就集中优势兵力予以痛击;如果是汉尼拔本人,则避其锋芒以保存实力。所以,在公元前215这一年,对罗马方来说,虽然没有取得瞩目的成绩,但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虽说罗马强敌环伺,疲于应付,但依然强大,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大敌当前,保家卫国的防御战正处境艰难,所以,罗马全国上下同仇敌忾,配合默契。其二,除了意大利南部的加普亚和锡拉库萨之外,再没有其他罗马城盟同盟城市或殖民地背叛罗马联盟。
罗马方面压力很大,汉尼拔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一直担心自己会被困在意大利境内,最后死无葬身之地。毕竟,他是孤军深入。所以,他的下一个计划是一定要得到一个海港城市,以打通祖国迦太基给他的海上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