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镇有一个带仙味的名字,却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乡镇。它正好坐落在通向县城柏油马路边上,交通比其他村庄便利,所以它就成了人们聚集的地方,慢慢有了集市,有人开了商铺,在这里的外村人也越来越多。之后拆除了镇上破旧的房屋,专门在村外划出了二十亩的地方建了一个大商城,里面卖各种商品,望仙镇俨然成了这些村里最大的镇子,成了周边人们都羡慕的地方。
在望仙镇的村口有一个中学:望仙初级中学。这是乡镇中学,望仙镇贫穷的时候它在,望仙镇现在繁华了它还在。望仙中学里有一千多学生、五十多个老师。这些老师们穿着光鲜的衣服,梳着整齐的头发,每次到望仙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商场的人们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这些老师真舒服!”
“工资高,工作还轻松!”
“能在那里面上班就好了。”
望仙初级中学是公办学校,想在这里上班可不容易。
老罗每次走在望仙镇上的时候,坐在老街上乘凉的人们大老远就喊:“老罗上班去啊!”老罗脖子一梗,有些傲气地说:“是啊!是啊!”
老罗今年六十岁左右,秃顶,矮胖,一双细长的眼睛,因为胖,眼睛终年都眯着。身上常年围着那条白色大围裙,头上戴着那顶象征身份的白色帽子。老罗对这顶厨师帽子非常珍惜,戴了多年,一直是白白净净。老罗是望仙镇初级中学老师灶的厨师。
望仙初级中学自从建校以来,就把学生灶和教师灶分开。学生灶上雇佣了五个大师傅,这些大师傅都是邻村年龄大的有些厨师经验的六十多岁的老头。赵师傅今年五十岁,在望仙中学学生灶已经做了十年的饭,是学生灶的头。学生灶要做一千多学生的饭,每天四五点大师傅就得起床做早饭,隔一天蒸一次馒头,没有机器,都是人工,时不时的学校还要检查卫生。
老罗总看不起学生灶上的五个大师傅
老罗是持证的正儿八经厨师,三年前被请进望仙中学教师灶做饭。
教师灶是单独的两间房,一间做饭,另一间就是老罗的自己的房间,这是刚盖的平房。两间房是想通的,老罗就把老伴也带过来帮忙干活。上灶的老师有三十个,老罗和老伴就给这三十个老师做饭,蒸炒煎炸老罗样样在行,表扬老罗的话是一大堆。
老罗有一把竹子做的躺椅,深褐色,竹子的纹理被磨得细润。夏天的时候老罗干完了灶上的活,把厨师帽放在自个房间的桌上,然后搬了躺椅放在房前的桐树下,躺在上面看着学生灶上撅着屁股忙碌的其他人,咬一口刚出锅的黄澄澄冒着热气,表面还密布这一层小小油泡泡的油饼,油饼把老罗的嘴巴撑的饱涨,嘴角上溢出油水!老罗看见赵师傅弯下腰、头上暴着青筋,努力搬一袋土豆,得意大声喊:“老赵,过来吃个油饼!今天小灶改善!等会你们几个过来吃啊!”,说完,闭上眼睛继续品他的油饼味了。赵师傅没有吭声,继续把那一袋土豆搬起放到库房,拍拍身上的土,大声说:“老哥几个,今天中午把饭做得美美的!”
中午老罗媳妇想去儿子家转转,老罗拿了十几个油饼,装到塑料袋里,放布袋里,让媳妇给儿子哪去,嘱咐道:“过门房,别叨叨,油饼味香。”小眼睛使劲挤了一下,媳妇立马点点头,抿嘴偷笑了一下,用胳膊肘抗一下老罗,低声说:“就你能!这够儿子一家吃两顿的。老罗心里是说不出的得意,看看这望仙镇哪一个人不知道他老罗,哪一个人不羡慕他老罗,哼!隔壁的几个,哪有我好!伸手把头上的白色厨师帽重新摘下,又再细心戴好!他们几个有这个吗?
老罗的好日子没有过多长时间,就遇到学校改革,要把两灶合并,取消教师灶,而且把教师灶的房子腾出来,改造成实验室。学校要把老罗调往学生灶和那几个老罗一直不怎么看好的大师傅放一堆,并且还得搬过去和他们住一间宿舍,同时任命赵师傅正式成为后勤灶的主管。老罗有些气急败坏,晚上端着自己白色的厨师帽,“他们能被称为厨师吗?顶多做饭的,好了就是大师傅。凭什么他们和我平起平坐?他们配吗?我凭什么听他的。呸!”自此以后,老罗是找各种理由给赵师傅出难题。没事就把自己的小躺椅放到外面的树阴下,往那一躺,把厨师帽往脸上一扣装睡。赵师傅看着老罗这个样子,实在是没有办法,就让司务长和老罗好好谈谈。司务长找到老罗,“罗师傅啊!您在咱们学校干这些年了,应该能理解合灶的原因。赵师傅本来就负责学生灶,现在他继续负责也是应该的。罗师傅,你就体谅一下吧。”老罗听了,脖子又一梗,眼睛朝上一翻,“他干他的。你不知道,现在还有单位请我去呢!工资比这里好高呢!好啦,我歇会去。您忙!”老罗出门的时候,把那顶白色的厨师帽拿在手上,吹了吹上面的土。
半个月后,老罗就背着铺盖卷去他所谓的好单位去了。赵师傅带着这帮大师傅把灶上的饭做的是花样不断、味道可口。老师学生们见了赵师傅都亲切喊他:“赵大厨。”
半年后,望仙中学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又开始扩建,准备增加招生名额,从邻村又招了两个有做饭经验的厨师。至于老罗到其他单位以后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年底在望仙镇的古会上,见到了老罗。老罗和村里其他六十多岁老头没有什么两样,挤在卖土豆的菜摊前吵嚷着挑土豆。
我没有喊他。
他那顶白色厨师帽应该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