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想奶奶

在父亲还不会走路,他的母亲因病无钱医治而撒手人寰。后来,父亲是吃养母(亦是他的亲叔母)的奶长大成人的。

父亲自然称养母为娘,我们也一直叫她奶奶——她当之无愧为我们的祖母,若不是父亲提起自己的身世,我们从来不会怀疑过奶奶这一身份。如果没有奶奶对父亲视若己出,也不会有我们今天一家人越来越好的光景。

2008那年,兄长刚大学毕业就在县城找到了工作,为了给哥哥提供方便,父亲很快就在县城买下一套二手房,由此想着一家人搬到县城住下,照顾好哥哥的起居饮食。奶奶毕竟年事已高,父亲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安顿老人,于是留母亲在家照顾着九旬老太太。

当年,奶奶在大雪中走的。她讲卫生,不允许母亲提便盆到她房里去,无论天多冷,宁可不开灯也要摸黑到屋外厕所去解手。结果就在那天雪夜里,她栽进了厨房的木盆里,就再也爬不起来。当母亲听到奶奶呻吟赶到的时候,老人已经被冻僵了,不停地喊“冷”,无论盖上多厚的被子也都救不回来了……

每当想起奶奶的离开,我的内心是很不好受的。如果不是在条件恶劣的农村,如果母亲的卧室离奶奶近一些……或许她还可以多活几年,又或许奶奶走的不是那么悽惨。

每次奶奶大病时,她都紧紧握住父亲的手,不让他走,生怕没人陪她走完最后一程。结果,那年冰灾,到处封路,远在县城的父亲还是没办法及时赶到。听到噩耗的时候,六十岁的老父亲把办奶奶后事的烟挑在肩上,在冰天雪地中超山路徒步走了60多里才到的老家。而腿脚残疾的哥哥没有回去,远在凯里的我沒车回去,外出打工的姐姐没办法回去——最终只有母亲看着奶奶遗憾地走完一生。

回想奶奶这一生,既苦又不值得。小时候她母亲早逝,家境贫寒,她和弟弟相依为命,一起走村串寨讨过饭……一提起那段往事,她就不免老泪纵横。

她很少对别人抱怨,总是默默奉献着。记忆里,她70岁还偷偷跑去山上砍柴。平常在家也不闲着,烧饭、喂猪……并且从来不麻烦农忙的母亲给她洗衣服——为的是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母亲减轻负担。

小时候,我们随父亲去镇上(那时候叫“区”)读书,奶奶每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不忘让父亲带来给我们吃。就算去山上摘到野果子,她也细心地用大树叶(芭蕉叶)包好带给我们,从来不舍得一个人独享。

平时放假在家。奶奶在厨房捣腾着,像变戏法一样,一会掏出个烤玉米,一会儿捧着一堆烤红薯、烤洋芋来给我们解馋,一会儿又往紧盯着她切菜的我嘴里塞两片黄瓜。

小时候跟奶奶可紧了。我跟她一起去地里干活,一般都是奶奶做事,我坐在一旁看。她怕我无聊,又怕我饿着渴着,一会儿捉蚱蜢给我玩儿,一会儿爬树给我摘李子吃,一会儿引我去小泉眼儿边捧山泉水给我喝……碰到下雨时,她会找来一个塑料袋套在我头上挡雨,她却还淋着细雨在锄地。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15年。所有温暖的画面不会随着时间消失,我将这一个个暖暖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只可惜她老人家却没有办法留下来,陪我们享受这人世间的天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时节,是缅怀逝去人的日子。本来节前想在清明节里写一写“那些逝去的人”的,无奈琐事繁多,虽然心境较之前也能静下来...
    深圳大博哥阅读 251评论 0 1
  • 仔细看了《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感觉好亲切,他写的内容,有部分我这几年回家时也会看到、想到。作者王磊光是罗田的,...
    盛妆小白阅读 596评论 0 2
  • 老虎,本名蒋震山,是个铁匠,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精瘦,因其打铁抡起大锤时总要深吼一嗓子,且手艺精湛,在他们那个小寨...
    昭昭未央阅读 770评论 0 1
  • “燕子找到家了!”清晨的小村落,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仅有二百多口人的大街小巷。 燕子三十岁了,人长得白净,瘦...
    我是一棵小小草_511a阅读 1,344评论 13 18
  • 繁杂的工作消耗了我大多数能量。 水平面上,是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作。 水平面下是我这颗年轻又苍白粗矿的心。不知道再写怎...
    流浪少女二毛阅读 403评论 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