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是缅怀逝去人的日子。本来节前想在清明节里写一写“那些逝去的人”的,无奈琐事繁多,虽然心境较之前也能静下来不少,不过还是在各种“浑浑噩噩”中过了3天。在节日快过去的最后一刻,翻出来两年前写在QQ空间里的一篇文,再次缅怀一下奶奶。
清明时节寄哀思-杂忆奶奶
奶奶是2008年10月5号去世的,至今已经快有12年,12年,一个轮回了。今天没有到奶奶的忌日,不过,在今天清明,举国哀悼的肃穆气氛中,怀念一下奶奶,也回看一下自己的过去,整理一下自己的某些东西吧。
想到奶奶,就不由想到,对于一般人来说,从小都会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南方或者城市里叫外公外婆)的宠爱,然而,我大抵没有。听妈妈说,姥姥在我妈妈18岁的时候就已经过世了,以致于至今我连仅有的照片上的姥姥的印象都已经模糊,但我知道姥姥的名字叫高桂琴,是曾经康平方家屯大家族高氏家族的大小姐;姥爷大概在2000年去世,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懂事,印象中的姥爷也仅仅是有一些模糊的片段了,后来也听妈妈讲过很多姥爷的事情,知道姥爷当年在这些小孩子里最疼爱的是我;爷爷是在1997年去世的,对爷爷的印象更加的模糊,只有几个短暂的碎片化的记忆,最后只记得妈妈和爸爸去县城爷爷家处理后事出发之前,妈妈问了我:你想你爷爷么?我当时非常"懂事"的回答"想~"---今天看来,其实并不想,因为没有多少真正的感受,当时太小了,但是那么小的年龄我就头脑上很"知道""应该"怎么回答,sigh helpless.
人之所以有感情,是因为有共同生活的经历,有一点一滴感性上的连接。对于从小和父母生活在农村的我,在15岁之前,和爷爷奶奶、姥爷其实没有多少深刻的情感连接,况且爷爷和姥爷过世的又那么早。而对于奶奶,则有一点不同,高中时代走读的三年,是奶奶照顾了我的起居生活,后来再听起父母亲、家里亲戚讲起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事情,我都会有五味杂陈的感觉。多年以来,会有内心的冲突,直到了今天,渐渐的,很多东西也逐渐清晰起来。
高中时期,我已经长成了大孩子。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父母让我去奶奶家住,选择走读,离学校又近,还能节省一点住宿费,可能父母亲也觉得有奶奶照顾会好一些?我那时候没有主见,所以我很会“懂事”地感知到父母“期待”我怎么选择,于是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奶奶家住,一如既往的“老实,听话,顺从,懂事”,正是因为这几点,在高中三年依旧保持着靠前的学习成绩而没有堕落和“学坏”--现在看起来,这在当年是好事,在后面上了大学之后,就是大大的坏事了。
至今印象深刻。奶奶家的房子是个老房子,院子大铁门破败不堪,吱嘎吱嘎响,且因为变形的原因,有时候要用力使劲推好几下才能推开。一进院子里,能明显的感觉到院子里并不平整的走道的坡度,是下坡,没错,奶奶的老房子地势很低,放眼看去比前院的房子还要低上一些,所以一进院子,有时候会感觉特别的低沉。那一排的房子都是老式的、旧的平房。在院子的靠外一侧,是房顶上面长了很多草的仓房,同样的破败不堪,仓房门上上着一把一撬就能开的锁。仓房和住的房子之间就是大概几步距离的院子,也就是说,其实院子很小,院子的大概中间位置还中了一颗貌似是枣树的果树--但好像没结过果实。院子的东西两侧和邻居家挨着的墙都是高高的,几乎看不见邻居家院子有什么。奶奶的老屋子是典型的东北平房的格局-一间大屋,一间小屋,一个外屋-外屋也就是厨房。按照现代住宅的户型来说,应该叫“两室一厅”?呵呵。大小两个屋子里,都搭了炕,小屋子应该是常年没有住人了,因此放了很多杂物。大小屋子都在外屋搭了炉子,只有炉子,没有大灶台。外屋地有接水的一口小水缸和一个用来冬天激酸菜的大缸,还有一个黑的、看起来脏的不成样子的老式的碗架...十多年后的今天,看看县城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住宅楼,或许已经难以想象当年还有看起来那样破的老房子。更加难以想象,在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东北,奶奶的房子,竟然没有暖气,于是冬天靠一个炉子烧热了炕取暖,而到了夏天因为做菜不得不用炉子而把炕烧的滚烫---那时候中午睡觉得垫一个被子隔热...奶奶和我,就在这个房子里度过了三年。那时候傻傻的,也没觉得条件有多艰苦吧。
奶奶其实不怎么会做饭。她几乎只会炖菜,不怎么会炒菜,以致于有一次买了条带鱼,奶奶也是把它给炖了,有时候想起来我都觉得是不是我是世界上唯二吃过炖带鱼的人-另一个是我奶奶嘛...有很多个早晨,奶奶蒸了米饭,然后西红柿拌白糖,就是早餐了。因为我是懂事的孩子,所以,我永远都“喜欢”奶奶做的饭。年岁大了,奶奶刷碗也刷不干净,每次吃饭闻到碗边,其实都有一种莫名的臭味,但我不能说,有时候实在受不了,我就自己去再刷一遍。年岁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了,做的菜有时也没法讲究卫生了,有一次竟然在菜里吃出了潮虫,呵呵,我默默的把它夹出去,然后继续吃。想到这里,我就明白为什么我不能归结到普遍社会意义上划归的“90后”里面,呵呵,90后,多少孩子都没有吃过什么生活上的苦吧。尽管如此,奶奶还是三年如一日的给我早起准备早饭,中午准备午饭,实际付出了很多。
奶奶是个简单的人。看起来总是笑嘻嘻的,没有什么心眼,没什么心机,很多时候不明事理。喜欢串门溜达,喜欢看小牌,喜欢打麻将,可能还有点喜欢吹牛、虚荣心强。高中三年以来,我跟奶奶没什么矛盾,虽然我年龄上处在一个心理急剧变化的阶段,但是,“懂事”让我压抑了所有。有时候也会有不满吧,但我几乎不会对奶奶发脾气-事实上,我对任何人都不敢发脾气,以致于最后脾气都指向了自己。奶奶是个爱吹牛可能有点虚荣的人,这一点我一度觉得李家整体的家风好像都是这种牛皮哄哄的,可能是从我大爷那感受来的?虽然看起来其实都没有多大能耐。有一次一个同学跟我说在街上碰见我奶奶了,我当时很吃惊,心想这怎么可能,之前这个同学从来没有来过我奶奶家,而且当时是怎么个场景能让她和奶奶聊上天我也有点忘记了,总之同学跟我说:我在路上碰见你奶奶,我说我是胜利中学的,你奶奶就问我你知道xx么,那是我孙子,我孙子尽考第一了...我至今能记得当时同学看我的眼神和我当时五味杂陈的微妙的内心感觉--我没有感觉多光荣,我感觉到的是莫名的压力和无语,因为我在初中也只是成绩靠前,哪里尽考第一了...那些感受,当时也没办法和别人说。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也总是感觉,当时家里人夸我不是因为真的为我感觉到骄傲,更多的像是是在“消费”我的成就,以给他们脸上争光--好像从来没想过我的内心感受...以致于无形中我"压力山大"。
后来听家里人讲了很多关于爷爷奶奶的事情,早期多数都是听我妈妈讲的-因为爸爸从来不会主动给我讲起家族的事情,呵呵。听妈妈讲奶奶、讲家族里的很多事情,我当时听完是挺无语无力的,以致于后来有一段时间对奶奶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这其实是内心冲突的原因之一了。当然到了今天,很多东西也能清晰起来了,因为我能了解的更多,也能有能力梳理的更多更深了。奶奶是个不明事理的人,心智上可能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看来,也是因为她的原生家庭的原因--奶奶是爷爷家的童养媳,之前奶奶家也是大家族,是大家族里的小公主来着,既然是小公主,自然也是衣食无忧,不懂生活事务的了。正因为如此,我就能明白当时奶奶的很多行为了,唉...在父母一辈的描述中,奶奶是个不懂过日子、不明白事理的人,嘴犟,你要是跟她讲道理,她胡搅蛮缠的功夫能把人气死...据说当年大娘就是和奶奶冲突的异常激烈,谁都不服谁,奶奶胡搅蛮缠的那股劲最后气的大娘不跟她往来,最后大娘得了癌症,甚至大爷当年因为某件事气的直接打了奶奶一巴掌---我很长时间难以想象。母亲跟我讲过很多奶奶的事迹:当年爸妈结婚,奶奶不懂接待娘家人,她会像来的客一样在屋里自顾自的嗑瓜子;她爱看小牌,曾经输了所有零钱之后,兴头之上,说要把当时面值50元的大票“砸开”---就是破成零钱的意思,“砸开”在当时是个很时髦的词汇;她爱看小牌、爱窜门、待不住,为了玩,能一夜不回家,那时候爷爷已经生重病卧床需要人照料,结果一夜未归,家人以为她丢了还去满街找,可能就是这一次大爷气的打了她一嘴巴,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个笑话;奶奶爱美爱虚荣,不会持家,年轻的时候,爷爷是国营工厂里的高级技工-8级工,爷爷的工资收入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水平,爷爷把钱都给奶奶,结果家里每个月还是“月光族”,钱一定是留不下来的,可能都去买衣服了,大手大脚把钱都花光了...;最让人感觉到无力和气愤的是,奶奶有一次待不住出去串门,把当时年龄很小的一个小姑独自放在家里,小姑睡觉醒来,在炕上爬,最后掉到炉子上,两只胳膊粘到一块,最后送去医院手术,医生打麻药过量而夭折...
关于奶奶的很多东西,我都是从妈妈那得知的,很多听起来是那么的让人无力、无语甚至愤怒,由此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我妈妈嫁到我家来会感到如此的无力,我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会是这个样子--我想起来小时候我妈妈经常骂我爸爸的“随根”,呵呵。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超出了自己的头脑逻辑,妈妈一家的家风和爸爸这一家的家风如此不同,两个人竟然也能结婚然后到了今天也还能凑和着过。我理解不了这是个什么道理,佛陀把很多解释不了的东西,叫做“缘”。很多时候,我真的不得不相信因果。正是因为奶奶那样,母亲在我在高中期间,每个月只给奶奶60块钱,理由就是“给你奶奶多钱,你奶奶也都会花掉...”,当时奶奶每个月能领爷爷的去世后的退休金和低保,加上妈妈给的60块钱,刚好够我每个月的吃饭钱。对此,爸爸很不乐意,但他没有力量、在妈妈面前也没有底气,所以他也只能喏喏的偶尔说一下,然后背地里来跟我“诉苦”,呵呵。对于给钱这一点上,我可能站在我爸爸一方,至今我都很怀疑我母亲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觉得我母亲小气,她说等以后你赚了钱再来孝敬你奶奶。事实证明,当时母亲每个月辛辛苦苦多攒的那点钱,在高考前一年的酸碱平产品和蚁力神“投资”中亏的一干二净,以致于考上了大学还得东借西借去凑上大学的学费---这在当时妈妈没有告诉我,直到了大四,我问起来爸爸才告诉我。唉,这里面,也有些因果吧,呵呵。
以上,回忆起了太多关于奶奶和家族坏的东西---好像一直以来对于过去、对于家庭、家族都是负面的记忆。然而,高中三年,奶奶照顾了我的起居生活,最后我考上了大学,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功劳了。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上面的很多奶奶的事情当时我尚且不太清楚,当时也是因为极度的单纯和封闭,更不懂事吧。所以,跟奶奶一块生活了三年,我对奶奶的情感也是单纯的。在我的眼里,奶奶也并不是那样一无是处:有一个后院的一个老太太,和他老头闹离婚,那老头变态,说是在老太太的被子上、用的东西上到处抹药,那老太太来找奶奶哭诉,并且想在奶奶家留宿几天。奶奶当即拒绝了她,奶奶直接跟她说我孙子在这,不行。这件事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以致于今天回想起来,都是一个在众多家族的负面记忆里温暖的回忆瞬间。奶奶起早贪黑照顾了我三年的起居,这中间没有因为爱看小牌而不给我做饭了,也没有什么让我觉得特别生气的事情--加之懂事的我很能压制自己的脾气,所以和奶奶的相处还算挺好。高中的三年,父亲或者母亲每隔几个月会来看我一次,给我做顿我喜欢吃的,算是改善伙食了。高中的三年也是我内心算是比较纯粹的三年了吧,远离了争吵不休的父母,让我暂时的逃离了。父母偶尔来看我一次,不用再看到他们争吵,彼时我心理宁静了很多。其他的,至于能有什么教育,就没有了,所以读研时候舍友讲起他的奶奶从小到大给他讲的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当时我是内心非常的羡慕。总之,在照顾我生活起居这件事情上,我感谢奶奶的付出。
很多时候,细想起来,可能真的有“命儿”这么一说。奶奶一生“没心没肺”,把很多该承担的责任无形当中推给了别人,被几乎家里家外的很多人看不起,但是她却自己活的自在轻松,因为“不明事理”,不操心很多事情,以致于到了70多岁,直到去世前都没有一根白头发,可能一生都活在自己某种想象中,并且说起来有趣的是,即使这样子,她还是有一个对她发自内心无条件孝顺的儿子---那就是我爸。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学了心理学之后,就明白这是多么密切的共生关系。有时候,我觉得我奶奶,乃至我爸在某种层面上都是很幸福的---很多事情的责任担不起来,但会有别人去帮助补位。然后,重要的是,我的存在,在他们眼里又是那么的“金光闪闪”,给他们带来了某种荣耀。只是,这一切,苦了我的妈,然后我的妈再把这种苦传递给我---于是我深刻地看到了我们家“代际传递”的影子,这可能也是我的“命儿”,得认。
光是一个人,其实就是很复杂的了,难以用简单的一个词、两个词,一句话、两句话去定义。由此,到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复杂程度就会更多吧。因此,时至今日,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是非、好坏优劣去评判一个人。只是呈现事实的真相,然后去感受每一个感受,见人思己,忆往思今,就是某种意义所在了吧。
人各有命。奶奶是这样一个奶奶,简单、单纯了一生,但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有她的遗憾---那也是我的遗憾:奶奶10月5号去世,当时家里并没有通知我。直到了我放寒假回家,母亲才一点一点的告诉我奶奶已经去世...我8月份刚上大学,10月份奶奶过世,放寒假的2月份我才知道消息,知道消息的那一刻当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了---这一次,我是真实、真诚的,是没有经过头脑的真实情感流露。当时我伤心好一会,哭诉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妈妈回答“怕耽误你学习,怕你上火...并且你大爷第二天很快就把你奶奶送到了火葬场...”,我当时怨气很大,但是一贯的压抑自己,以致于当时也没说什么。现在想想,我自己、我们家人都不“懂事”,也许是经济的匮乏,穷的连趟家的机票都买不起,也许是多年的对奶奶的意见,也许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是,我现在回想,家里的所有人,在当时都没有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奶奶走的也挺“幸福”,慢性脑溢血,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卧床瘫痪,也没有什么身体的痛苦,只是在一次溜达时候突然坐在了地上起不来,被人送回家之后,看了看医生,医生说慢性脑溢血,做手术可能后面也会好不了,会瘫痪,于是大爷拍板选择保守治疗...之后挂点滴,挂营养药,很快就有好转,就在住院的那几天,脑袋再次清醒之后,奶奶又按捺不住想溜达的欲望,“要溜达一下”,妈妈跟我说,“你奶奶挂了几天点滴之后,走起路来嗖嗖的,比我都快...”,再后来就出院回到了家里。某一天晚上,奶奶一觉之后,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生前没有多少苦痛,也许家人也没告诉她情况会很差,就这样,在“难得糊涂”的“福气”中她走完了一生。
有时候,很多现象是没法解释的。奶奶去世的那一年的春节期间,有一次妈妈来看我,奶奶做饭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当时妈妈还安慰道“没事,碎碎平安”,后来有一次也不知道什么个场景,奶奶突然就聊到了夭折的小姑,当时她喃喃的说“你当年的小姑,很早就走了...”,高考前的半年左右,奶奶的耳朵突然就很不好使了,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能听见电视机声音开到几乎最大,有几次我还会有点责备她会不会扰民---每每这时候,奶奶永远都会望着我笑,那种慈爱的笑,仿佛就在说“大孙子,你说啥都对”...这就是奶奶。后来想想奶奶在我高考前的以上总总迹象,已经暗示了她的身体其实已经出了毛病,但当时我基本没有察觉,她的耳朵不好使,我也是只当年纪大了耳朵聋了而已。除此之外,平日里奶奶也没有任何的异样,而且总是眯着眼睛笑。
人生无常。奶奶照顾了我三年,我当时内心里已经在想,以后工作了赚了钱一定好好孝敬奶奶。我当时确实是个孩子,也是个好孩子,从单纯的奶奶对于照顾的情感的角度,我觉得我应该早早的孝敬我奶奶,所以记得当时高中有一次什么考试,有一笔100块的奖励-好像也是高中时期唯一的一次“奖学金”吧,我“自作主张”地给了我奶奶---事后我的妈妈还责怪我不应该给奶奶,应该给她保管。当时可能我就对母亲每个月的伙食费也有意见,所以,当时就内心不服气---但,依旧的,我不敢说。事后看来,这是在遗憾中感觉稍微不遗憾的一件事了--生前唯一一次给奶奶钱,之后,再给只能给冥币了。高考之后,等开学的那个暑假期间,我还送了奶奶一副爸妈当时在纸厂打工“挑书本”时候捡来的小牌,觉得挺新,送给了她,并且我还跟她学习了一下怎样打小牌,陪她玩了好几次,奶奶当时非常开心。
事后,有人说,奶奶那三年就是来“完成她的任务”的-送我上大学,也有人说,奶奶上辈子可能是“欠我妈或者欠我的”,所以,“完成了任务”,她也就该走了。无论如何,没有在奶奶弥留之际陪在她身边,是我的遗憾--我始终可以想见,照顾了三年的上了大学的孙子刚刚离开不到两个月,她会是有多么的想念,也许她当时最想见的就是我。至今我都记得,跟奶奶分别的那一天,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下午,奶奶送我到门口,我推着车子像往常一样跟奶奶说了声再见就骑着车子走了。
而今天,任凭我再有时间、再不缺机票,也不可能见到奶奶了。
时至今日,因为阅历和思考的增加,对自己、对父母家庭、对祖上家族的很多认识都在拓展和丰富,各种恩怨是非,各种因果纠缠,并非一下就能说得清楚的。逝者为大,无论之前发生了多少,关于她的一切,已经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无论如何,于我个人而言,奶奶对我有恩,我希望她在另外一个世界乃至来生,都过的好。
忆往思今,清明之际,拉拉杂杂码字,聊表纪念。